这货大概以为这些百姓都跟他一样有马车,一夜之间就能从高梁河跑到定州,锅碗瓢盆全都不用带,到地方就能直接吃上饭。
有王侁在,这个军令必须执行。
杨业一辈子征战,经验丰富,提出了一个复杂的计划,如果能实施,倒也有相当大的概率全身而退。
只是王侁听不懂,他对杨业说:你不是号称‘杨无敌’吗?直接上去正面硬刚吧!
杨业无奈,只能出战,出发前请求王侁和潘美在陈家谷接应他。
王侁率主力在陈家谷等到中午,不见杨业踪影,以为杨业胜了,带着队伍冲出去抢功。
走了二十里,得到确切消息,杨业败了。王侁吓得带队直接跑了。
杨业退到陈家谷,不见一人。战至力竭,被俘,绝食三日而亡。
这事儿潘美不能说一点儿责任没有,毕竟他“不作为”。不过,二把手要作什么为?若是按责任大小排个序,他肯定排最后一位。
汴梁城里,潘、杨两家的后人还一起在樊楼喝酒呢!
谁能想到,后世出了一本《杨家将》,潘美成了潘仁美,黑锅一背几百年。
王大卫严重怀疑:那本书就是王侁的后人写的。
两匹马停在王大卫面前,潘孝全语带哭腔:“大卫,赶紧救救我青叔。他为了救我才挨了一刀......”
王大卫:“放心,放心。到我这儿就没事儿了。先扶下来。”
说罢,两人一起扶着青叔下马,送到手术床上躺好。
青叔则不断地安慰潘孝全,一再表示只是小伤,他这辈子见得多了,让潘孝全不用担心。
只是明显中气不足,没啥说服力。
青叔的伤口在右肋,一大片札甲的铁甲片被刀砍破,鲜血淋漓。
这一刀大概是饱含中伏的屈辱和垂死的挣扎,如果没有这身札甲,青叔此刻肯定挂了。
拿出剪刀,王大卫剪断系着甲片的牛皮绳,拆卸札甲。青叔连忙制止,说自己可以起来卸甲,这副札甲很贵的。
王大卫满不在乎地回答:“反正都破了,回头咱们换新的,换个更结实的。”
青叔当即不再挣扎,躺下前再次确认:“那咱可说好了,你可不许骗我这个快死的老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