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其他小说>秦岭印象> 第1章 赞秦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章 赞秦岭(1 / 2)

秦岭,又名终南山、南山,是中国中部呈东西走向的山脉,位于陕西南部,介于关中平原和南面的汉江谷地之间,是嘉陵江、洛河、渭河、汉江四条河流的分水岭。其地理范围为东经104°30'-112°52',北纬32°50'-34°45',东西长逾800千米,南北宽为140-200千米,面积为6.19万平方千米,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

秦岭山脉是在主造山期板块构造所奠定的基本构造格架基础上,由中新生代强烈陆内造山所形成的。它是中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也是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交汇影响的季风边缘区,地处纬度与不同环流系统造成了秦岭南北气候有较大的差异性。秦岭南坡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带,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降水量超过800毫米;北坡自下而上有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4种气候,北坡地区降水在600毫米左右。

秦岭地区的兽类约有138种另14个亚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物种7种,二类保护物种11种。有种子植物164科1052属3839种,其物种数量在中国着名山脉中居第二,仅种子植物就有3446多种,加上蕨类、苔藓等植物,总数达4000多种。特有物种由金丝猴、朱鹮、华杉、连香树等。

秦岭是中国人类和古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见证了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兴衰荣枯。秦岭的自然人文景点众多,如洋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沣峪、大雁塔、兵马俑等,相关艺术非遗文化秦腔、西安鼓乐等。秦岭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包括诗文《初贬官过望秦岭》等;历史名人王维等;影视作品《大秦岭》;文学作品贾平凹《秦岭记》《秦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西安鼓乐等。

广义的秦岭,西起昆仑,中经陇南、陕南,东至鄂豫皖-大别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张八岭。其范围包括岷山以北,陇南和陕南蜿蜒于洮河与渭河以南、汉江与嘉陵江支流—白龙江以北的地区,东到豫西的伏牛山、熊耳山,在方城、南阳一带山脉断陷,形成南襄隘道,在豫、鄂交界处为桐柏山,在豫、鄂、皖交界处为大别山,走向变为西北-东南,到皖南霍山、嘉山一带为丘陵,走向为东北-西南。广义的秦岭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秦岭以南属亚热带气候,自然条件为南方型,以北属暖温带气候,自然条件为北方型。秦岭南北的农业生产特点也有显着的差异。因此,长期以来,人们把秦岭看作是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

山脉分段

西段

秦岭大致可分为西、中、东三段。西段分为三支,北支为秦岭,也称南岐山或大散岭;中支为凤岭,有黄土堆积,水土流失比较强烈;南支为紫柏山,在留坝的西北称柴关岭。这些山岭海拔均在1500米以上,而以紫柏山最高,海拔达2610米。秦岭西段分别成为清姜河与嘉陵江、嘉陵江左岸支流与沮水河干、支流以及褒河一些支流的分水岭和发源地。

中国南北方界山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