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小说>崛起重生入伍结婚之路> 第53章 恒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3章 恒山(1 / 2)

李嘉兴开车拉着苏霏霏从大同古城到恒山用了1.5小时到达目的地。

北岳恒山(曾名常山、恒宗等),位于浑源县,地处山西断裂隆起带,是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AAAA级旅游区。同时也是海河支流桑干河与滹沱河的分水岭。北岳恒山辖有13处子景区,其中主景区面积122.38平方公里,拥有中国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中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等。

北岳恒山海拔2017米,东跨太行山,西衔雁门关,南障三晋,北瞰塞外。北岳恒山地上植被茂盛,地下煤炭富集;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6.1℃。北岳恒山主峰天峰岭山势构造为典型的版画式断层山,一层绝壁,一层绿带,景色壮丽。北岳恒山主要是碳酸盐岩地貌。

4千多年前,舜封恒山为北岳。之后,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宋真宗封北岳为王为帝,明太祖又尊北岳为神。北魏时期,寇谦之接受魏太武帝的征召,在恒山北麓建立道场。明代时期,北岳恒山形成了“三寺四祠九亭阁,七宫八洞十五庙”的宗教建筑群。2023年10月,恒山旅游服务中心项目主体完工。

1982年,北岳恒山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9年,北岳恒山被成功列入“国家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名录”“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恒山曾名常山、恒宗、元岳、紫岳。[1]北岳恒山的得名说法不一,《周礼》曰:“正北并州,其山镇曰恒山”;《白虎通》载:“北言阴终阳始,其道常久,故曰常山”;《风俗通》载:“恒常也,万物伏北方,有常也”。也有说法称,是因恒山山势为横向,“横”“恒”相谐。

再一种说法是浑河古称恒水,因恒水而得名。《舜典》称:北岳。《禹贡》称:太行恒山。《枕中秘书》称:太恒山,恒宗命岳。《水经注》称:元岳,紫岳,以及“大茂山”“神尖山”等。汉文帝时,因讳刘恒改称常山;唐元和年间更名为镇岳;宋真宗时,因讳赵恒名复改常山。尽管别称很多,但基本名称一曰“恒山”,一曰“常山”。管子曰:“恒者,天道之有常。”可见,“恒”与“常”总未脱开“长久”之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