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之前抓青蛙,养鸡鸭,都是为了预防本地的虫灾,而如果是外来的,也就是像今天这种能飞的,那就出动灰椋鸟群,尽可能地争取时间,以便保全更多的庄稼。
之前大家一说起蝗灾就遮遮掩掩的,是因为有种说法是“不能念叨,念叨什么来什么”。大抵是看到地里的蝗虫多了,然后可能是说了什么,却发生了蝗灾,以后就有了这么个说法。
因为仙鹤村背靠御北山脉,所以每次蝗虫来之前都没什么预兆,甚至可能大煜这边儿风调雨顺的,它们就突然从御北山脉那边儿,也就是澜国飞过来了。不是御北山脉没有好东西,而是粮食更能吸引蝗虫的注意力,就像在一个饥饿的人面前,一盘肉还是一盘草的选择根本毋庸置疑。
再说这时候又没有什么灾害预警,邻国的蝗灾对大煜来说,即便知道了也是偷着乐,再感叹一声“澜国人皇不修德行”而已。每次都是只有大难临头了,才会组织百姓扑救,据说还有官员勒令不许伤害蝗虫的,说什么“有违天和”。
白铁英当然知道这是自然规律,就连她原世的国家都从未曾放弃预防和抗争。那次其他国家爆发蝗灾的时候,专家说蝗虫飞不过来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同本国几千年历史中经历的绝大多数蝗灾根本不是同一种蝗虫。既然几千年都没过来,那次的可能自然也就很小了。
但是在白铁英对大灏那些书籍的学习下,了解到这里的地势地形跟原世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所以她也不敢肯定爆发的蝗灾是哪一种,是本地的还是外来的,所以她想尽办法融入,更是不计回报地大量投入,终于让王村长等村老接受了她,也能听一听她讲的话了。
可白铁英毕竟不是专家,也不是学的相关专业,她所知道的能预防的手段都用上了后,只能说句丧气话,“尽人事,听天命”吧!
但是仙鹤村现在的情形比白铁英想得要好得多。托白铁英的福,几次跟着她卖山货,卖菜干的人手里多少都有了点儿零花钱,所以今年每家织的布,搓的鞋都没跟以往一样着急拿出去卖钱,想着给家里人换身新衣新鞋也是好的。
所以当白铁英有了大概的了解后,她就建议每家可以利用空闲多沤些麻,多织点儿布,这样无论是盖在作物上防住一部分“空袭”,还是制作捕虫兜都有了现成的材料。
如果只是防患于未然,顶多是后期的布匹价格会低一些,但是布和粮食要哪样?在农民的心中根本不用衡量。再说如果没发生什么,到时候正好大家也都织完了,她可以联系商家统一购买,价格想来也不会差得太多。
因着三年前有过一次小规模的本地蝗灾,白铁英自己都有模糊的印象,所以她就跟王村长提议,如果真的发生了什么,那么她家将负责全村儿所有孩子的起居饮食。
对于这点,王村长还是认同的。不说别的,老白家除了人丁单薄,其他的条件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再说她家又在村尾,一旦有什么事情还可以往山里跑,也算是条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