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三国:挫其锋芒!> 第6章 河东郡的骚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章 河东郡的骚乱(1 / 2)

曹操攻陷邺城。

这一结果对周边的影响超出了曹操的想象。

首先,长期反抗汉朝的黑山贼张燕率领十余万兵马前来归降。

曹操大喜,授予张燕平北将军之位。

接着,意外之事不断发生,并州刺史高干元才竟然也投降了。

袁家不断有人背叛和造反,但像高干这样的大人物投降,曹操也十分惊讶。

曹操拒绝了袁尚的投降,但立刻接受了高干的投降。

这是因为高干远比袁尚优秀。

高干是袁绍姐姐的儿子。

他和袁绍是舅甥关系,却和袁绍的儿子袁谭、袁熙一样被委以一州的统治之任。

由此可见高干的优秀。

与袁熙会合的袁尚,对最可依靠的高干的背叛大惊失色。

“如果元才都抛弃袁家,那其他人的心肯定早已向着曹操了吧。”

正如袁尚所说,幽州的豪族、权势者们纷纷像雪崩一样向曹操谄媚。

拥有幽州雍奴县、泉州县、安次县势力的王松也是其中之一。

在受其照顾的皇族后裔刘放的进言下,王松决定归顺曹操。

写这封归降信的就是刘放,由于文章极为流畅,引起了曹操的兴趣。

曹操得知王松的归降是刘放的提议后,决定征召他。

来到邺城的刘放,曹操很高兴,提拔他为参司空军事。

像王松这样只是归降也就罢了,还有人发动叛乱,积极攻击袁尚。

袁熙的部下焦触和张南背叛了主人,并煽动其他将领。

特别是焦触僭称幽州刺史,逼迫太守和县令追随自己。

形势不利的袁尚和袁熙无奈之下投奔乌桓族,逃到辽西。

乌桓族之王蹋顿不忘袁绍的厚待,心怀感激,欣然接纳并庇护他们。

此时跟随袁尚的乌桓族有蹋顿、苏仆延和乌延。

他们为了袁尚进攻已归降曹操的鲜于辅。

于是,赵犊和霍奴响应乌桓族在幽州发动叛乱。

在渔阳郡犷平县的鲜于辅被敌人包围,但顽强抵抗,一直坚守到曹操的援军到来。

曹操一到,局势立刻逆转,赵犊和霍奴被斩首,乌桓族也逃回了自己的领地。

至此,幽州的骚乱似乎平息了。

然而,此时本已投降的高干趁着曹操远征的机会再次发动叛乱。

高干将秘密选拔的少数精锐部队派入邺城,企图制造混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