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智伯大军压境,他选择回到易守难攻的晋阳,打持久战。因为战场在晋阳,所以这场战争又被称为“晋阳之战”。
凭着先进的守城器械以及弓箭,赵襄子死守了两年,双方兵马相持不下。就在这时,智伯想出了一个攻克晋阳的办法。
他下令把晋阳城东北边的晋水引到城下,淹没晋阳。然而,哪怕河水泛滥,百姓不得不跑到屋顶上避难,赵襄子也没举起白旗。
就在智伯占据上风,晋阳城即将被攻破的时候,智伯却一句话自毁长城。公元前453年,他在和韩、赵两家大夫查看水势时脱口而出:“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
大意就是“我今天才知道水也能灭掉一个国家”。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听到这句话后,桓子(韩康子)和康子(魏桓子)心里打鼓。
《资治通鉴》记载,魏桓子用手肘碰了一下韩康子,韩康子也用脚回踩了一下魏桓子。他们两人都明白,晋水可以倒灌晋阳城,那汾水也可以倒灌魏都安邑,漳水也可以淹没韩都平阳。
智伯的一句话让韩、魏两国大夫心里打鼓,于是在赵襄子派人来策反的时候,他们义无反顾地改换门庭,站在了赵氏的一边。
拉拢好盟友后,赵襄子就派人趁夜改变水流方向,让原本流向晋阳城的水倒灌,淹没智伯军营。
突如其来的大水打的就是措手不及,智伯半夜醒来正令人处理。韩、赵、魏三家的士兵突然驾船冲杀而来,致使智伯兵马死伤无数,就连智伯瑶也葬身于这场战争中。
为永绝后患,晋阳之战后,韩、赵、魏三家联手攻打智伯的封邑,智氏覆灭,他们的土地也被三家吞噬殆尽。
公元前434年,晋国君主晋哀公继位后,韩、赵、魏三家大夫又一次看到了机会,他们趁机瓜分了晋国剩余的土地,只给继任的晋幽公留下了绛和曲沃两城,晋国至此名存实亡。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韩、赵、魏三家大夫为诸侯。
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又废掉了晋国最后一位君主晋静公,将晋国剩余土地瓜分殆尽。自此,晋国彻底宣告灭亡。
有人说,三家分晋的直接受害者虽然是晋国,但实际上他们损毁的却是周朝的根基,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一方面,晋国的地理位置相当优越,它东迁至齐国,西挡住秦国,截断了他们出函谷关、染指中原的道路,南防荆楚,北距戎狄,为周朝挡住了大部分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