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也不含糊,他提前带着作坊的人去镇子上采买。大厨安排的菜色基本都买了回来,周大又定了许多好酒,让酒馆的人亲自送过来。
今天是个比过年还热闹的日子,村里人结伴欢欢喜喜的去里正家暖房。如果是往年,大家有可能会带几个鸡蛋,或者有大方点送只鸡过去,如今家里都有余粮,日子也过的有滋有味,鸡蛋就拿不出手了。而且谁还那么小家子气的拿几个鸡蛋啥的,大家都商量好了,一家二两银子,里正需要什么可以拿着银子去买。
这礼就有些大了,里正媳妇不想让村里人破费,他们老两口商量了,就不拉礼桌了,大家只管来吃就行,可是族老说这不和规矩,礼尚往来乃是人之常情,你家有事了大家随份里,回头人家家里有事情了,还回去就是了不能因为你是里正就破了村里的规矩。
大郎三兄弟就派上用场了,他们爷爷临时拉他们来记账,回头有红包给。大郎本来也不想占爷爷的便宜,可是爷奶都说了,村里会写字的人不多,有些人会写字可是很少来往,他们几个都是念过书的,爷奶信得过他们。
被委以重任的三人不好推脱,但是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得有一个大人在旁边看顾着点,不然他们都说小孩子,坐不住阵。
什么坐不住阵,怕是村里人加起来都没有他们识字多,就是收银子的事儿要个见证人罢了。两个族老看着这三个娃娃笑着说他们都是人精,这怕不是有军师吧?
军师三丫:族老,您们真相了。
隔壁村里正带着他们村的族老不请自来,里正热情的迎进门里,他们听说县太爷在屋里坐着,就有点打怵,他们怕得罪了人回头自己想提的事,周里正不答应了。
几人死活不入院子里,还说人多怕忙不过来,他们过来看看就回去了。
这怎么行,来者是客,怎么能怠慢了客人,狗剩子和一些后生在旁边帮腔,最后总算是把他们留下来吃席。
他们去礼桌边上礼,发现账单上一流顺的都写得是二两银子。他们带来的三钱银子就不够看了,几人有些羞涩,在心里更是打定了主意,一定要说服周里正并入周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