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目前最为安全可行的办法,要是对别人说不定就会按此办法行动了,可是对公上缨来说,那是行不通的,刚才的这两场战斗,还没有打过瘾,鞑靼就退了,自己的双枪只打出一枪,内心还在盼着明天继续。
平安府,章子俊伏案写下一篇讨伐檄文准备发往京城刊登在《大明时报》上,又写了一份朝廷奏折,送往兵部。当前所有时机已经成熟,平安镇的实力隐埋已久,如果进一步发展下去势必会引起整个大明震动,各种理念上的不同,危及百姓对朝廷的信任及服从,而平安镇就会被整个大明朝廷敌对。
这些年来整个延绥地区一个月的钢铁产量,达到了以往大明朝十年的产铁量。《明太宗实录》里永乐初年终统计里的课铁七万五千二百五十二斤。而目前光平安镇产钢铁量已达到生铁产量为吨,钢产量7707吨,如果算上神木、榆林、吕梁、太原、长治这些地方上的官营还有私营铁厂,早就超过了几百年后民国国统区生铁产量的吨,钢产量吨。还不计算各种民间小窑产出的各类生铁,粗铜、铅、锡、汞、金红石(含钛矿),芒硝、煤石、焦炭等各类矿品。
加上整个延绥地区根本不缺粮,每年为朝廷输送各种物资折合白银三千多万两,发展太快了,似乎只是一夜之间的事,要说井喷式的这样发展,还是近年来的事,朝廷对延绥地区为何这样放任,主要是因为朝廷近年来的开支,主要来自延绥,如果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么何来弘治中兴?所有派往延绥的流官都是采取了冷眼旁观,不站队的做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就会把自己家族的产业投入到各种“生意”中去。反过来维护延绥的重要守护者,形成了一帮即维护朝廷面子,又鼓动全民炼钢炼铁、炼煤、炼各种矿的窑区,特别是山西矿产特别丰富,成为了消耗这些矿物的主要来源区。
可以说目前的平安镇就像是一个三、四十年代的民国时期。各种各样的新式物件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新思潮也随之而来,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随之改变。随之兴起了一种自我主义思潮,特别是从新学堂毕业的一代新人,影响到了各工矿、厂坊、地方官府及民间资本这些主流社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