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大明求生记> 第四百零七章 风起云涌(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零七章 风起云涌(六)(2 / 2)

此时期的刘大夏接替马文升担任兵部尚书。要说这位刘大夏,也是跌宕起伏,刘家也算是官宦之家,往上扒三代,祖籍山东东平,十一世祖刘宝,宋高宗时任都统制,随岳飞平定杨么起义,岳飞被害后,刘宝弃官落户于华容。刘大夏父亲刘仁宅为永乐十八年(1420年)举人,官至广西按察副使。

天顺三年(1459年),刘大夏中湖广乡试第一。天顺八年(1464年),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成化元年(1465年),翰林院拟请留刘大夏供职,但他自己要求出任吏职,于是就任命他为兵部职方司主事,又调升兵部职方司郎中。

刘大夏虽是文官却是个军事爱好者,还是个军迷,家中收集了不少的地图,兵器之类的东西,通晓兵事,说起来那是一套一套地,还很有画面感,做人圆滑,人际关系偏好,在天顺朝时期就得宪宗欢喜,在任期间所奏复的内容,大多符合宪宗的旨意,受到历任兵部尚书的倚重。

正当意气风发之时,家中老夫过世,不得已服丧而去,直到弘治二年服丧期满,调升广东右布政使。后改为左布政使,调往浙江。直到弘治六年,黄河在张秋堤防决口,皇帝下诏博选才臣前往治理。吏部尚书王恕等推荐刘大夏,提升刘大夏为右副都御史前往。到职后,在黄陵冈疏通贾鲁河,又疏通孙家渡和四府营上游,以分水势。从胙城经过东明、长垣到徐州修筑长堤,共三百六十里长。水灾得到根治,此时刘大夏才真正进入到朱佑樘的眼中,赐玺书褒奖。召为左副都御史,任职户部左侍郎。

弘治十年(1497年),刘大夏受命兼佥都御史,前往宣府处理兵饷。临行前尚书周经对他说:“塞上有权势家族的子弟以买卖粮食谋取私利,你不要因刚直招祸。”刘大夏苦笑着说:“这样的事总要有人去处理,这处理天下事,以理不以势,待我到后解决。”当初,塞上必须粟千石方能买入、草万束才得收进。由此宦官、武臣得以操纵市场,获取厚利。刘大夏下令有粮草的,草百束、粟十石以上都准许买卖,权势之家想牟利也落了空。得罪了权势,那么刘大夏官运也就到头了,无奈之下使出了文人惯有的以退为进之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