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同的组织下,大臣们迅速展开了工作。他们邀请了国内的造船专家和工程师,共同制定了详细的生产计划。计划分为多个阶段,包括设计、材料采购、建造、测试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明确了具体的任务和时间节点。
文涛与户部官员一起,对生产 500 艘运输船所需的资金进行了详细的核算。他们制定了合理的财政支出计划,确保资金的充足供应。同时,建立了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对每一笔资金的支出都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监督,防止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
胡欧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造船技术和工艺。他与国外的造船企业和技术专家进行交流和合作,引进了先进的造船设备和技术。同时,组织国内的工匠和技术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提高他们的造船水平。
袁华则着手扶持相关产业的发展。他与商务部门的官员一起,对钢铁厂、机械厂等配套企业进行了调研和评估。选择了一些有实力、有潜力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指导和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帮助。通过扶持这些配套企业,逐渐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为运输船的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罗显组织建筑师和工匠,在沿海地区建设大型造船厂和港口设施。他们根据运输船的生产需求和海洋环境,设计了合理的造船厂布局和港口设施。造船厂内配备了先进的造船设备和工具,港口设施则包括码头、仓库、装卸设备等,为运输船的生产和运营提供了便利。
杨封与水利部门的官员一起,关注水利建设。他们对沿海地区的水域进行了勘察和整治,确保水域畅通,水深适宜。同时,加强了对海洋气象的研究,建立了海洋气象监测站,及时发布气象信息,为运输船的航行提供了安全保障。
郑平加强了治安管理。他增加了警力部署,在造船厂和港口周边设置了治安岗哨,加强了巡逻和防范。同时,对运输船和货物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防止盗窃和破坏等事件的发生。在他的努力下,运输船的生产和运营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社会稳定得到了有效维护。
随着时间的推移,500 艘运输船的生产工程进展顺利。一艘艘巨大的运输船在造船厂内逐渐成型,它们将成为大明帝国贸易往来的重要力量。在这个过程中,大明帝国的造船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相关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紫禁城,李争看着运输船的生产报告,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他深知,这 500 艘运输船将为大明帝国的繁荣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他对大臣们说道:“诸位爱卿,你们辛苦了。生产 500 艘运输船是我大明帝国的重大成就,希望你们继续努力,为大明帝国的未来而奋斗。”
众大臣齐声应道:“陛下放心,臣等定不辱使命,为大明帝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