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经过这一茬儿,沈呦呦第二天就带着二丫姐,跟着李爷爷回了京都。
主要是她也看出来了,那姓霍的,不是一个好打发的主儿。
但也正因为这个,她私自带着姐姐去歌坊的事儿也彻底瞒不住了,
先不说当天晚上,被李爷爷,富贵叔,以及哥哥们轮番念叨外。
回了唐家村,还被爹娘批斗了一番。
这会儿她唯一庆幸的就是,她这次回来的时候,刚好她爹也在家里,
她爹也说这事儿就暂时的这几个人知道,不要再族里说了,姑娘大了,要面子。
不然估计批斗她的人更多。
但随着新年,慢慢的,不管是沈二丫,还是沈呦呦,都把之前的烂桃花事件当成了过去式,
因为沈知秋说了,以后别说二丫姐了,就是她也不能在去直沽了。
有什么需要的,安排人过去就行,要是事情解决不了,沈知秋自己过去,也不让沈呦呦过去。
可这个正月,惦记九族姑娘的人家还真不少。
就说正月初九,良县县丞家,他们属于是良县的地头蛇,虽然说是县丞,但就是县太爷也得给几分面子。
他们家最让人值得说的,还不是他是县丞,而是他家有钱,
甚至百姓们都给他家取了一个外号叫:“彭半城”!
意思是说,整个县城,有一半是他们家的。
这多有钱就不用说了,要说的是,彭县丞就在惦记沈呦呦。
此时他就是在临睡前,躺在床上和老妻念叨:“大孙儿的婚事也要提上日程了。”
他老妻说:“是啊,十六岁了,今年定下,明后年就能成婚,咱们县令家的二小姐,我看着就不错。”
按理说,县令家的嫡出小姐,县丞家的长房嫡孙,可以说是算门当户对了。
但彭县丞却破天荒不同意。
因为他对老妻说:“房县唐家村,沈知秋的女儿听说过了年也十四了吧,那么明年及笄正好成亲。”
她老妻一听年龄还有点犹豫:“是不是小了点,听说沈知秋拿着那个女儿如珠似宝的,估计不舍得当及笄就嫁人。”
彭县丞一听:“就是他拿着女儿当事儿,才选他家女儿,在说,就沈家现在的势头,就是让大孙等两年成亲也成。”
“可他们是逃荒来的,以前是什么样的人家也不知道,再加上刚一开始他们家女人还出摊,抛头露面的,估计他女儿也没学什么规矩。”
显然,九族人感觉沈呦呦方方面面都好,但在古代,尤其是有点身份的人家,
沈呦呦这样的出身,其实缺点一大堆。
可彭大人还是有不同意见,就这京都周边几个县城,谁家还不知道九族,还不知道沈知秋?
不说他们家有匾,只说他们家的超市,每日红火的都要提前去排队,进去买东西,听戏,听说书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规矩什么的,不是最要紧的,大大不了你等她进了门再慢慢教,反正咱们两个这两把老骨头,还能支撑一些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