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韦康杜岐等豪绅却不舍得。
毕竟朝廷在长安,他们便是靠近天子的重臣。
若朝廷迁回到雒阳,他们便成了边远郡国的太守。
只不过迁都乃是大势所趋,他们也无法阻拦。
至于一众汉室老臣,大家心里多半以喜悦者居多。
在关中属于客居,回归雒阳,乃是回家。
在大家收拾行囊期间,天子第三次下达给刘琦封王诏书。
刘琦见天子如此真诚,便勉为其难的受封为清河王。
并举行盛大的受封仪式。
此举令天下人对刘琦毁誉参半。
有的人说他飞扬跋扈,逼迫朝廷封王,有大逆不道之嫌。
也有人说他,身为汉室宗亲,就算被封王也不为过。
不管如何,他这清河王的爵位,是落到头上了。
几个月后,天气转暖。
太史令挑选黄道吉日,天子率领众公卿妃嫔从长安启程,浩浩荡荡踏上东归之路。
自初平元年,朝廷被董卓挟持迁都长安。
直到现在的兴平二年,天子与众朝臣在关中已经待了五年之久。
如今重新踏上了归途,每个人心里都五味杂陈,不知是喜是忧。
东归的队伍,由刘琦麾下军马保护。
只不过刘琦麾下荆州军大部,已经全部调回荆州休整。
这最后剩余的军马,不过一万左右,好在都是骑兵。
大军出潼关,便进入弘农郡境内。
路过华阴县,乃是弘农杨氏发祥之地。
杨彪自然做起东道主,诚邀天子入驻杨府。
刘琦跟杨彪敌对,便谢绝了对方虚情假意的邀请,带着貂蝉在军营暂住。
……
杨府之中高朋满座。
这是杨氏一族最为辉煌时刻。
天子带领满朝公卿驾临,就算杨家是世家豪族,这等盛况也从来没有过。
杨氏宗族拿出最大的诚意,接待天子与众朝臣。
待酒足饭饱之后,刘协被迎到杨氏府邸的书房之内。
刘协看着那古朴的书房,颇为感慨的道:“弘农杨氏号称‘四世太尉’,当年杨震公更有关西孔子之称。
没想到这书房,却如此简朴。
杨氏历代先贤,当真令人敬佩。”
杨彪道:“老夫家训便是耕读传家,不着锦衣,不用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