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翁:“师姐,还记得我送你的那条小蛇吗,咱们便去这巴虺蛇王庙吧”
傅宝珠拉住山翁的手,她笑道:“走!”
傅宝珠和山翁来到巴虺蛇王庙,这庙里供奉的是身穿蟒袍的人神,蛇神已经人格化了,祂捧着游蛇灯,人们叫它巴虺。
此地地处福建八闽之地,这里边上有一座巴虺蛇王庙,这座蛇王庙不同于南平樟湖坂的福庆堂,虽然一样坐落在闽江边,但是不像是福庆堂那样祀奉蛇神连公师傅。(福庆堂又称连公庙、蛇王庙)。这附近另有一个蛇王庙,是供奉蛇神连公师傅的。
信仰远比血统更坚韧绵长,闽族与越族的先民都消失了,他们的图腾崇拜却穿越两千多年保存了下来,被另一个民族继承。人们没有意识到,是一群遥远的陌生人从万物中为他们挑选了这种动物。他们是信仰的义子。
西汉独尊儒术之后,中原文化逐渐理性化,认为南方鬼神崇拜愚昧落后,遂利用政治和文化权力进行压制和禁毁。
依神道设教的观念,北宋朝廷将民间诸神纳入祀典,进行管理。
对于有功于国家和地方的正神、善神,通过表彰与敕封的方式,确认它们的正祀地位,例如关公、城隍、妈祖等;凡未编入祀典的鬼神,尤其是南方影响广泛的原始精灵崇拜,如诲淫诲盗的五通神、坏人心术的蛊毒、作恶多端的瘟神,都在官方扫荡淫祀的名册之列。
为了逃避官府打击,唐宋以后,福建的自然神纷纷人格化。理学家看到神台上供着一条老蛇,或者一只青蛙,万众在下面顶礼膜拜,情何以堪!把蛇王、蛙神人格化,赋予人的形象和性格、品德,士大夫就容易接受了。
山翁:#观察庙宇周围的人和环境
在巴虺蛇王庙中,香火稀少,香客没有。身穿蟒袍的人神捧着游蛇灯,一身衣袍纹绣密密麻麻的虫迹蛇痕,曲折蜿蜒如虫书鸟篆,狰狞可怖若古墓枯骨。
山翁:“师姐,这供奉之神倒是有趣”
傅宝珠端详着雕像道:“哈哈哈,确实有趣。”
山翁:“那王朝之中以蟒以紫为贵,这所供之神莫不是也尊贵万分”
傅宝珠看着这雕塑道:“只怕不只是尊贵,更是大神。”
——《秋风和线》——
秋风和,八月二十六,凌晨五点。
秋风和:“智慧不可轻慢啊,唉……”
秋风和:“五龙如此狡猾,即使是搞事情应该也不会亲自上。所以重点可以聚焦于六月初八之后,有哪些事情被暗地里推波助澜了。”
秋风和:“但是距离现在也没多久,目前被点燃的是两帝和四大司命曾经留下的隐患,我接下来也会注意五龙的事情的。”
莫道仙坐在椅上道:“嗯,五条龙祸性狡而聪,只怕多半是暗中插手。”
秋风和:点点头,“怕就怕最近的倾天大厄也有他们的事,唉……”
秋风和:“那我先告辞了,祝愿莫真人此行顺利。”拱拱手。
莫道仙拱了拱手说道:“祝阁下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