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3章 四不像(2 / 2)

举个简单的例子,1944年底,樊庆笙研制出了第一批5万单位/瓶的青霉素。战乱中的华国一举成为世界上率先批量生产青霉素的几个国家之一。可是,如此利国利民的大事却没有得到国府的重视,某宋姓高官嘲讽道:“外国进口的盘尼西林(青霉素)都用不完,华国何必要自己生产呢?”

他为何会有如此言论那?

是因为如果从国外进口青霉素,买办阶级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

而如果国产,打破了垄断,买办阶级还如何躺着赚钱,要知道,在抗战期间,一支青霉素的价格,高达一根小黄鱼(1两黄金)。

买办阶级,本质上是帝国主义在华国的代言人,他们自然不会支持民族工业。

利威公司,大规模的进口国外汽车,间接阻碍了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因为在技术和成本上,国产汽车如何能与西方汽车竞争。

胡振华微笑着看着王默,答道,

“我相信利威公司有这个实力,但是,我们公司要的急,不知你们在一个月之内,能提供多少辆?”

王默张了张嘴,像是被鱼刺卡住喉咙,发不出声音来。

如果同安要的是现有成品汽车,一个月内,要多少有多少,可他要的是四不像,这需要重新设计,组装。

严格来说,四不像没什么技术含量,发动机、变速箱、地盘,随便拼凑一下,最多再调试调试,除了需要花点时间,根本没难度。

但是,利威公司缺的就是时间。

TA公司要的这种东西,等于是把利威和其他公司放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

王默思考片刻,说道,

“胡先生,利威公司,拥有各式的轿车和卡车,我们在价格上是很有优势的。”

胡振华摆了摆手,

“我要的车型,断无更改的可行性!”

说完,他看向其他几家公司的代表。

浦西冶铁的经理文佑有立即说道,

“不知道同安是否有更详细的设计图纸?”

胡振华提供的,只是一张效果图而已,但这是经过后世验证过的,各结构的布局已经非常合理。

胡振华打了个哈哈,笑道,

“没有,不知道谁有把握能够在一天内造出样车?”

文佑有和身边的技术员低声交流,趁着这个工夫,新中机器厂经理邹都说道,

“没有详细的设计数据,车辆的各子系统之间,恐怕不能完美契合,这会造成动力浪费!”

胡振华一听,就知道这是个行家,他立即问道,

“如果我允许部分动力损失,新中机械厂能否在一天之内造出样车?”

邹都和安远汽修厂的经理韩深交流了几句后,说道,

“问题不大,我想知道的是,同安能订购多少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