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和你说话,滚!”
杜伦连忙陪着笑脸,说道,
“师傅,我滚可以,但问题总要解决呀,没了这船粮食,咱们受到的影响可不小,五、六千张嘴等着吃饭那!”
八岐会发展的太快,对粮食的需求越来越大,如果没有进项,早晚得坐吃山空!
可经营,又不是顾顺的强项。
再者说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倭国这鬼地方,要啥没啥,树皮都快被啃光了,老百姓穷的都尿血,你就是有赚钱的路子,又能怎么着!
一想到粮食,顾顺觉得脑壳疼。
想就地买粮,几乎不可能。
杜伦抱怨道,
“小倭猪真是蠢,缺粮都缺成啥样了,结果他们的官方收购价格比农民的成本还低,这样谁还愿意种地呀!”
顾顺摇了摇头,
“不是小倭猪蠢,而是他米国爹为了推销小麦,故意这么搞!你没看咱们一从米国采购小麦,米国人高兴的都要跳起来了吗!”
倭国的粮食自给率,从来没超过50%。
在二战前,其粮食缺口的主要来源有两种:一是殖民地掠夺,二是外购。
战败后,倭国再无殖民地可以掠夺,更要命的是,其外汇枯竭,采购的路子也基本走不通。
按照其可耕种的土地面积,只能够勉强养活4000万人口,这意味着,至少有3200万人要饿死。
精明的米国人看到了在粮食上控制倭国的机会,于是先后给了倭国大量的贷款,令其采购米国的小麦!
为了加深倭国对米国的依赖,在米国人的‘指导’下,倭国颁布《紧急粮食法案》,以超低价格强制收购农民粮食。
山姆大叔对征粮非常积极,经常派出军队护航,史称”吉普征粮”。
比如,1949年日本大米官方收购价比成本价还低10%,农民种地多种多亏,还不如放下锄头进城打工。
通过这一波骚操作,倭国基本上变成了一个离开米国就要饿死的国家。
但是,东西方饮食习惯毕竟不同,为了防止倭国恢复“饭团+寿司”,挣脱米国的‘面包牛奶’束缚,高瞻远瞩的米国,决意改变倭国的饮食习惯,当然,这是五十年代里的事情。
顾顺斜了一眼杜伦,喝道,
“我让你去办米国国籍,有眉目没有啊?”
要解决粮食问题,还是得从米国人那里入手。
目前,倭国实行的还是粮食配给制,但在执行的过程中,米国人与当地黑市勾结,倒卖粮油。
这也是倭国缺粮的另一个原因。
杜顺更加卖力地给师傅打扇,笑道,
“已经办妥!过两天咱们就去米国领事馆宣誓,这帮白皮猪,太贪婪了,说好了只要采购粮食就给办,谁知他妈的又变卦,一个人居然要加收1根大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