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发射一个人造卫星到太空上,是不是可以解决洲际无线电通讯问题?”
不等卡特回答,老胡坚定地说道,
“对,一定可以,电波从地面发出,经过卫星处理,再反射回地面,这样受地球曲面的影响就大大减小,如果卫星数量足够的话,完全可以解决全球无线电通讯问题!”
卡特想了想,敷衍的回答道,
“设想不错,但你怎么把卫星送上天,里面的电池又怎么解决?”
胡振华很认真的回答道,
“我刚才不是说了吗,用火箭送上天。至于电池问题,慢慢解决就是了。”
至于电池问题,那就更好解决了,用太阳能电池板。
巧合的是,胡振华恰好知道其原理。
卡特哑然失笑,给老胡泼了一盆冷水,
“不是我打击你,合众国都做不到的事,凭你一个公司,更是千难万难!”
卡特的消极态度是有原因的。
目前各国对太空的认识还停留在观测阶段,并不能准确地认识到太空的价值。
虽然也有一些有识之士大声呼吁,但探索太空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的项目,只有聚集一国之力才有可能成行,不幸的是,各国领导人的目光,都放在了意识形态的对抗上。
以北极熊为例,1946年初,国防部第4研究所所长米哈伊尔·吉洪拉沃夫提出发射科学卫星的计划,并在1946年5月21日写信给钢铁大叔,但后者更倾向于发展洲际导弹这种具有军事价值的武器,认为卫星在当时的环境下实用性不高,无法用于打仗,所以没有批准这一计划。
1950年3月15日,吉洪拉沃夫在科学院科学与技术会议上提出《液体燃料火箭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报告,不仅没有得到支持,反而受到上级的谴责和嘲讽。
而另一个超级大国米国,其高层认为将资源投入到军事领域,如核武器的发展、常规军事力量的建设等,更符合国家的安全需求。
这两个领头羊如此,就更别提其他国家了,他们想玩也玩不起。
胡振华对卡特的嘲讽不以为意,坚定说道,
“TA公司会因为是第一个开拓太空的组织,而名留青史!”
“祝你成功!”
胡振华的思维变得非常活跃,他的脑海里出现两个方案。
第一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太空发射一颗人造卫星。
这个卫星的功能不需要太丰富,只需要播放一首歌,或者一段话就可以了。
严格来说,这种卫星根本不能称为卫星,只能称为播放器。
因为卫星需要精确的导航和控制系统,否则就会迷失在茫茫太空中。在当代,这方面的技术一片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