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解读:
一、原文释义,启迪智慧
孔子温和而又严肃,有威严但不凶猛,恭敬而又安详。
首先,“温”这个字所传达的是孔子待人接物时所散发出来的一种如春风般和煦、温暖且令人如沐春风的特质。它不仅仅是表面上态度的和蔼可亲,更是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对他人的深切关爱、理解与包容。这种温和犹如潺潺溪流,润泽着每一个与他接触的人的心灵,使其在与孔子相处时,能感受到一种由内而外的舒适、安心与放松。
“厉”在此处体现的是孔子在面对原则性问题、道德准则以及是非善恶的清晰判断时,所展现出的严肃不苟且和严格坚守。他的严肃绝非毫无缘由的苛刻与挑剔,而是基于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正义的坚定扞卫以及对道德底线的坚决守护。对于任何有悖于正道的行为和观念,孔子都能以坚定不移的态度予以毫不留情的指正和深刻有力的批判。
“威”指的是孔子由内在的渊博学识、深邃智慧、高尚品德以及长期以来始终如一的言行一致所逐渐积累并自然形成的一种令人不由自主地产生尊敬和敬畏的强大气场。这种威严并非源自外在的权势、地位或财富等物质因素,而是源于他自身深厚的精神内涵、崇高的道德品质以及无可比拟的人格魅力。
“猛”通常意味着过度的凶狠、暴力、强横以及毫无节制的压迫性。孔子虽具令人敬畏的威严,但他深知过度的强势与蛮横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带来更多的负面效果。因此,他能精妙地恰到好处地控制力度与分寸,绝不以凶猛的极端姿态去粗暴地压迫他人,而是凭借理性的思考、道德的感化以及智慧的引导去影响和改变他人。
“恭”细腻描绘了孔子对待他人和事物时所抱有的那种发自内心的、由衷的尊重、谦逊与敬畏。他的恭敬绝非出于表面的应酬、虚情假意的形式或者功利性的目的,而是源自他内心深处对他人独特价值的真诚认可、对世间万物的深沉敬畏以及对宇宙规律的深切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