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苏欣跟着团长,沿正在挖掘的战壕边缘往前走,随口问道:“少校同志,你们的战士都来自什么地方?”
“主要是来自‘镰刀锤子’工厂。”团长指着战壕里一名戴眼镜的中年人说:“这位是格里戈利耶夫工程师。”
被团长点到名字的工程师,连忙摘掉镜片上沾上泥巴的眼镜,态度恭谨地说道:“您好,上校同志!”
“你好!”波罗苏欣冲对方点点头,又继续朝前走。
索科夫看到战壕里的工程师,不禁微微皱了皱眉头,把工厂里宝贵的技术人员,当成普通的战士来使用,这简直就是一种浪费。但他只是司令部派来的联络官,而不是部队的军事主官,虽然心里有不同的看法,却不能随便发表自己的看法,免得影响到部队的士气。
团长指着战壕里一名看起来很憨厚的男子,接着介绍说:“这位是电工亨塔尔。”
“您好,上校同志。”亨塔尔连忙原地立正,毕恭毕敬地向波罗苏欣问好。
又介绍了几名战士之后,索科夫看到了一对父子模样的人,根据他的记忆,这两人应该就是巴甫洛夫父子。
果然,团长对波罗苏欣说:“上校同志,这是巴甫洛夫父子。”
听说这是一对父子,波罗苏欣停下脚步,蹲在战壕旁,和老人唠起了家常:“老人家,您是莫斯科人吗?”
“完全正确,上校同志。”老人耸了耸肩膀,说道:“从我曾祖父开始,我家就一直住在莫斯科,到我儿子已经整整五代人了,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的莫斯科人。”
“怎么样,做好战斗准备了吗?”
“当然。”老巴甫洛夫回答说:“我们就盼着德国人快点过来,这样我们就可以狠狠地教训教训他们。不过……”
“不过什么?”波罗苏欣问道。
“刚刚有一名指挥员过来告诉我,说我的岁数太大了,不适合待在战场上。”老巴甫洛夫满腹牢骚地说道:“甚至动员我离开战场,回工厂去继续工作。”
波罗苏欣没有回答老人的这个问题,而是望着旁边的小巴甫洛夫,明知故问:“老人家,这是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