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年间。
李世民及群臣们被这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宏伟蓝图深深震撼,一时间朝堂之上议论纷纷。
“陛下,这工程着实令人惊叹。在黄河底部挖掘隧道,此等壮举前所未闻。”长孙无忌率先开口,言语中满是感慨。
李世民微微颔首,神色凝重:“朕亦深感震惊。此等工程,若能成,必造福万民。然其难度之大,难以想象。”
房玄龄捋着胡须道:“陛下,且看这工程之规划,从引江济汉至汉江水北调,一路途经诸多之地。若真能实现,北方之缺水困境当可缓解。”
杜如晦接着道:“但这施工之法,采用盾构机技术,吾等闻所未闻。不知此技术究竟有何神奇之处,竟能在黄河之下挖掘如此长之隧道。”
“是啊,陛下。”魏征直言道,“此工程虽前景诱人,然风险亦不可忽视。黄河乃天下大河,稍有差池,后果不堪设想。”
李世民陷入沉思,片刻后道:“朕欲遣人详查此工程之细节,若有可行之法,或可为我大唐所用。”
群臣纷纷点头称是。
与此同时,在万朝之中,其他皇帝和大臣们也在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进行着深入的探讨。
汉武帝刘彻感慨道:“朕当年为治水患,费尽心机。如今观此工程,方知天外有天。”
秦始皇嬴政目光深邃:“此等工程,若在朕之时代,当如何实现?”
众皇帝和大臣们各抒己见,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技术、意义和可行性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而在大唐,李世民派遣的使者已踏上征程,前往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更多信息。
使者一路奔波,终于抵达了工程所在地。眼前的景象让他目瞪口呆。巨大的丹江口水库浩渺无垠,工人们忙碌地操作着各种先进的设备。
使者找到工程负责人,虚心请教:“敢问大人,这盾构机技术究竟是如何在黄河之下挖掘隧道的?”
负责人微笑着解释道:“盾构机乃是一种先进的挖掘设备,它犹如一条钢铁巨龙,在地下缓缓前行,一边挖掘泥土,一边铺设管道。其精准度极高,能确保隧道的稳定和安全。”
使者又问:“那如何保证黄河不会塌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