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皇宫之中,气氛因天幕上的奇景而变得格外微妙。李世民那一脸黑线的模样,仿佛能拧出水来,他的目光紧紧盯着天幕画面上的文字,心中的波澜久久不能平息。下方的群臣们虽极力克制,但那强忍笑意的模样还是难以完全掩饰。一句“坏了,朕的大唐”,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
众人想到若他们的君主真的变成刘禅,那画面简直不敢想象。他们深知自己并非个个都有诸葛亮之才,面对那样的局面,实在难以应对。一想到这里,群臣们不禁打了个寒颤,暗自庆幸这只是一种假设。
李世民咬牙切齿,心中既有对后世儿孙这般调侃的不满,又有一丝好奇。他看着天幕上的李建成,眼中的复杂之意愈发浓烈。曾经的兄弟之争,如今在这天幕的映照下,仿佛又浮现在眼前。那些过往的恩恩怨怨,在这一刻涌上心头,让他百感交集。然而,当他想到齐王李元吉时,心中的那一丝愧疚似乎找到了一些平衡。曾经的争斗,在岁月的长河中已经渐渐远去,但这天幕的出现,又再次勾起了他内心深处的回忆。
房玄龄敏锐地察觉到李世民的情绪变化,他深知此时需要一番话语来缓解这紧张的气氛。于是,他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陛下,臣看后世儿孙也是十分赞扬您的。您穿越为蜀汉后主,后世儿孙都认为您能一统天下,灭掉曹魏与东吴,一统天下,结束三国时期的分裂!由此可见,后世儿孙是非常认可您能力的!”
房玄龄的话如同一缕春风,吹散了李世民心中的阴霾。李世民的脸色微微好转,眼中闪过一丝傲然。他微微扬起下巴,自信地说道:“那是自然,朕在十几岁之时便能一战擒双王,朕若是在三国时期,朕一定会扫平一切!”
李世民的话语掷地有声,回荡在宫殿之中。群臣们纷纷点头称是,他们对李世民的能力深信不疑。在他们心中,李世民就是那个能够带领大唐走向辉煌的君主,无论是在哪个时代,他的雄才大略都足以改变历史的走向。
然而,李世民心中也明白,这只是一种假设,但这种假设却让他陷入了沉思。三国时期,群雄逐鹿,英雄辈出。若他真的身处那个时代,又会面临怎样的挑战呢?他开始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三国时期的画卷,想象着自己以蜀汉后主的身份,如何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李世民想到,蜀汉虽有诸葛亮这样的旷世奇才,但国力相对较弱。而曹魏占据中原,兵强马壮;东吴则凭借长江天险,易守难攻。要想一统天下,绝非易事。但他李世民是谁?他是大唐的天子,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智慧。他相信,只要自己能够善用人才,制定正确的战略,就一定能够实现统一大业。
首先,李世民会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他深知人才是国家兴衰的关键,在三国时期,各方势力都在争夺人才。他会广纳贤才,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有才能,就会给予重用。他会像对待自己的亲信将领一样,信任和支持这些人才,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