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卓,这位带着三千铁骑的西北悍将,如同一匹脱缰的野马,奔腾在京城的边缘。尽管他的兵力看似微薄,但在袁绍眼中,这并非不可逾越的鸿沟。毕竟,袁绍手中掌握着司隶校尉军,那是京城的心脏地带,是他足以撼动天下的筹码。
然而,当骑都尉鲍信风尘仆仆地从泰山归来,满载着新兵与热血,向袁绍提议率先对董卓发起致命一击时,袁绍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犹豫。这犹豫,如同冬日里的一抹寒霜,凝结在了袁绍的心头。
董卓的狡猾,此刻显露无遗。他让麾下的三千铁骑在黑夜中悄然出城,又在白昼时分大张旗鼓地进城,这一出“昼伏夜出”的戏码,成功地唬住了京城中的许多人。他们开始质疑,这区区三千人马,是否真的拥有颠覆乾坤的力量。
但董卓与袁家的渊源,才是袁绍犹豫的更深层次原因。董卓,这位曾经袁家的门生故吏,如今却成了他们最大的威胁。这不禁让人感叹,袁家的势力究竟是何等的庞大,连董卓这样的枭雄,都曾是他们的门下走狗。
然而,世事无常,洛阳的局势在短短数日内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袁家手中的兵力,虽然看似强大,但在董卓的巧妙运作下,却逐渐失去了优势。袁绍的司隶校尉军、袁术的虎贲军,以及鲍信等人的部队,都在董卓的算计之下,变得岌岌可危。
袁绍的犹豫,最终让鲍信心灰意冷,他决定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去寻找新的出路。而皇宫禁军、北军五校军和西园校尉军,则成为了董卓与袁家争夺的焦点。在这场权力的争夺中,每一个细微的动向,都可能引发一场血雨腥风。
奉车都尉董F,这位长期伴随皇帝身边的重要人物,也悄然卷入了这场纷争。他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对吴匡进行了游说和拉拢。当吴匡终于明白自己的立场和选择时,何进、何苗的部队便顺理成章地加入了董卓的阵营。
在袁氏的布局中,原本有着对外兵的精妙安排。参录尚书事的袁隗曾下令将并州刺史丁原调任为“执金吾”,试图将兵权剥离给袁绍。然而,董卓却利用自己曾经的并州刺史身份,诱使主簿吕布诛杀了丁原,并率并州军归于自己麾下。这一招,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狠狠地插入了袁氏的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