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知,传统的笼络手段已难以奏效,于是决定摒弃钟繇昔日的“大义”旗帜,转而采取更为直接且有效的策略——各个击破,誓要将关中乃至雍凉地区纳入囊中!
然而,在这纷繁复杂的局势中,刘宝并未将所有人视为敌人。他敏锐地察觉到,关中军阀之中,马腾或许能成为他的盟友。相较于狡猾多变的韩遂,马腾的忠厚性格无疑为他增添了几分可信度。更重要的是,马腾自称是东汉名将马援的后裔,这份血统的荣耀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他的道路,也让他更倾向于成为保皇党的一员,守护那摇摇欲坠的汉室江山。
但刘宝并非盲目之人,他深知《三国演义》中的描绘不过是后人的想象与加工。真实的马腾,绝非书中那般单纯的忠义之士。他手握重兵,割据一方,实则是乱世中的又一枭雄。
提及马腾,不得不提他的辉煌先祖——马援。这位归顺光武帝刘秀的传奇人物,曾立下赫赫战功,为东汉的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即便年迈,他仍壮志凌云,东征西讨,西破陇羌,南征交趾,北击乌桓,其英勇事迹被后人传颂为“马革裹尸”的典范。马援的军功地位,在东汉开国时期甚至超越了云台二十八将,仅次于刘秀本人,足见其非凡的成就与影响力。
然而,帝王之心深似海,马援的晚年却遭遇了构陷与不公。他的新息侯印绶被刘秀收回,直到汉章帝时才得以平反,追谥“忠成”。这份迟来的荣誉,仿佛是对马援一生忠诚与牺牲的最好注解。
如今,刘宝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凝视着这位先祖的后裔——马腾。他深知,与马腾的结盟并非易事,但若能借此机会平定关中,乃至一统天下,那么,这一切的努力与智慧都将化作历史长河中最为璀璨的篇章。
在这一章里,刘宝将如何运用马援的荣耀与影响,去说服马腾成为他的盟友?又或是,他将如何巧妙地利用关中军阀之间的矛盾,实现他的宏图大业?一切,都将在接下来的故事中揭晓…… 在唐德宗的光辉岁月里,有一位英勇的将领荣耀地被镌刻于武成王庙的六十四将星图之上,而到了宋徽宗的时代,他的威名更是被加冕为忠显佑顺王,跃然于武庙七十二将的辉煌殿堂——他,便是马援。这份荣光,如同璀璨星辰,引得后世无数姓马之人纷纷自豪地宣称自己是马援的血脉传承。然而,在马援直系后裔的心中,提及马腾这个名字时,或许会夹杂着一丝微妙与无奈。
在扶风之地,马家不仅是武勇的象征,更是学问的灯塔。马援之后,真正的家族继承人马融,以其超凡的智慧和深邃的学识,成为了那个时代最耀眼的通儒。他的课堂,仿佛知识的海洋,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求知者,其中不乏如卢植(涿郡名士)、郑玄(北海大儒)这样的佼佼者。马融的联姻之选,亦非等闲之辈,汝南袁家的联姻,更是让扶风马家成为了权势与智慧并重的显赫世家。
相较于马融这位儒雅大家,马腾的故事则带着一股草莽的豪情与不羁。或许,他只是马家庞大枝脉中的一个旁系子弟,父亲因故被贬,远走陇西,母亲则是来自羌族的温婉女子。然而,正是这份独特的血脉,让马腾在西北的风雨中,绽放出了不一样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