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和周瑜有关?
死的是右军士卒啊,跟周瑜这个管水军的有什么关系?
不明所以的王弋一脑门的疑惑,就在准备放弃思考,直接拒绝的时候,脑中忽然灵光一闪,终于理解了荀攸想要表达的意思。
荀攸看的并不是周瑜,而是因为角度问题看不到了刘晔,也就是说孔圭的最终目的是兵部,荀攸提醒不了王弋兵部,只能提示和士兵有关。
王弋感觉自己的脑袋瞬间大了一圈,御史集团就算是脑子冒烟也不可能打兵部的主意,这么做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挑起王弋麾下文武之争。
若做为文人脊梁的御史台都低头了,相对粗鄙的武将必然大为畅快,找机会就会对文人进行侮辱。
到了那时,典军府和兵部必定会产生矛盾,御史们的机会也就来了,毕竟只要朝臣有矛盾,御史就不愁没活干。
可真的是这样吗?王弋有些不敢相信。
御史集团这么做的回报率实在是太低了,向莽夫低头会让御史失去大量威信,成本可能都收不回来。
要么是自己想错了,要么御史集团一定有什么方法补救回来。
有荀攸的提示,自己绝对不会看错,可没有自己点头,百官之首的丞相也不可能设立,那就只有一种可能了。
王弋忽然想起了一封奏章,就是那封举荐荀表的奏章,似乎正是出自御史台的手笔。
想到这里王弋忽然冷笑道:“不知孔大夫想要举荐何人啊?”
果不其然,孔圭行了一礼说道:“臣举荐颍川荀氏荀表……”
“住口!”荀彧豁然转身,死死盯着孔圭。
荀攸也动了动身子,眼中满是杀机。
家里面有人在朝堂上任高官是好事,人要是太多可就是要命的事了。
荀彧怎么也没想到有人竟然将主意打到了他头上,他都不明白这些人到底在想什么,凭什么以为他会和这些人联合?
到了荀彧这个等级,谁还会谈论利益啊,他荀氏又不缺利益,人家讲究的是志向,真当大家族的大指的是人多吗?
“孔大夫,可惜了,你晚了一步。”王弋一副看好戏的样子,悠然道,“孤觉得学识靠死记硬背,不如靠耳濡目染,有袁美人在,孤还是很放心的。
不过你这么一说,孤倒是想起了一些事情。
孤的箭法还算小有成就,可惜年幼时孤想要吃饱饭都是一个问题,耽误了很多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