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府衙。
李煜复盘了一遍又一遍,对当下的局势判断,是喜忧参半。
可喜的是,吴越本身的还手之力,已经很弱了,一点都不夸张地说,在唐军大规模集结的那一刻,吴越的灭亡就是注定的。
太小了。
历史上,吴越之所以能够坚持那么多时间,不在于自己的实力有多强,而是钱氏抱的大腿够粗!
就相当于乌克兰,抱着美国粑粑的大腿,还搂着欧洲诸国的脖子,给人的感觉就是,我们仨强的可怕。、
现如今,堂堂大周,都需要吴越出兵拯救了,李煜不仅建立了“李李合作”关系,暗中,也达成了“李赵盟约”的既定事实。
忧虑的是,想要吃掉吴越这块肥肉的,或者说护住吴越“这碗食儿”的,也不止李煜一个人,赵匡胤也想要,李重进也想要,张永德也想要!
接下来的布局,就要突出“攻防兼备”了。
李从信、殷崇义分别动身,前往苏州、常熟,各自任务也有不同。
李从信以“大唐皇族”的身份,安抚苏州各界,确保太湖之畔的这座大城市,尽快稳定下来,也就相当于整个吴越东南偌大的地盘,能够保持稳定。
殷崇义承担的责任更重一些,除了安抚浙右偌大地盘之外,还要协助钟秉章,在张家港、虞山港、黄埔港、浏河港等地,建立沿江防线。
因为,李煜敏锐的感觉到,江北的局势,即将迎来巨大的变化。
原因很简单,吴越要“撤梯子”了。
随着建武节度使王子惟被俘,他带领的两千吴越回援军被歼灭,必然引起身在江北的吴越将领恐慌,沈承礼、潘审燔、鲍修让、胡琛、杜叔詹、刘德言、赵成泰、孙赞明等人,一定会想尽办法,渡江回归。
再不回来,家都没了!
由此,李煜也想到了三种结果——
第一种,长江北岸的战船被规模化破坏、烧毁,吴越军队硬要回来,会向后周借用战船。假如郭宗训愿意借,情况还好,只不过是损失一部分战斗力。
第二种,扬州政权不借船,吴越将领直接掀桌子,双方开打、抢船渡江,这个,一点都不难,扬州战船基本都停靠在扬州以东水域,如京杭运河、凤凰河、太平河、廖家沟等,金湖也保留一部分。结果,只能便宜了赵匡胤。
第三种,最坏的一种可能,吴越将领直接投降赵匡胤,反过头来,灭掉扬州,再借助赵匡胤的力量,对南唐展开攻势。
无论哪一种结果,都会对“灭吴越”的计划,产生负面影响。
总之,留给李煜的周旋时间,越来越紧张。
……
城破当日,苏州府衙。
这里的氛围,“紧张”二字,已经不足以形容,用“肃杀”更加合适。
牙将牙兵,个个都杀气腾腾,就连钱文奉已经换上了戎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