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市场大,人口多,前期投入太高的东西,会在本土自然而然的适应不下去。
农民是要吃菜,但如果一根黄瓜要卖好几块钱的话,他们肯定不会吃。
要从市场经济出发,大棚没普及,也和大棚的材料有关系。
用聚乙烯薄膜做小蓬覆盖的事,杭景书在家也干过。
不过基本都是为了出苗好,要想做真正的蔬菜大棚塑料膜,也需要一定的技术。
吉农大那边从66年就有了这项研究,这次去学习,也是为了以后能更好的发展。
这次去吉农大的学生,基本都是研一研二的学生。
冷不丁窜出来一个杭景书,大家对着名单干瞪眼。
“杭景书是谁?”
“本科生什么时候也能参加这种学习研究了?”
别看杭景书在新生里好像挺有名,但也仅限于本科之内,像许多研一研二的学长学姐们,平时根本没空去关注这些。
本科生在普通人眼里已经算是很牛的了,但专业领域只说是刚入门。
苏映红是通过蓝莓那件事认识的杭景书,但她只是82级的学生,还没机会去跟着老师到吉大学习。
之前安排去的学生,最次也得是大四的学生,今年倒好,大一新生也能跟着去了?
这得是什么来头?
苏映红本来就是过来凑凑热闹,没想到还能吃到第一口瓜。
几个师兄讨论的热火朝天:“这个杭景书看起来挺有关系啊。”
“没准是谁家的孩子,咱们老师有哪个姓杭的?”
也有听说过杭景书名字的:“那不是今年的冀北的省状元吗,文科的。”
听到这有人更不服了:“省状元咋了,她大一还能有啥研究成果咋了?发表专刊论文了?还是有专利?”
纯属的胡扯,大一她就不可能什么研究成果。
难道还能未卜先知从高中就开始鼓捣农业是咋的?
围在名单旁的讨论声是越来越激烈,都觉的这个杭景书出现在这很有问题。
岳红梅最近很高兴。
上次她转变想法之后,竟然觉得自己在研究方面的效率也有所提升。
最近几项实验数据都很完美,培养的菌菌们也都活的很好,周老师最近对她很满意。
果然人只有经过打脸之后才能有成长。
她才端着水杯从楼道过来,就看到大家围在交流名单旁叽叽喳喳。
“都在这讨论啥呢?”
陈红兵是今年研一的学生,一脸不服气地指着杭景书的名字,想要让岳红梅评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