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干活的人里有好几个都是村里的叔伯,干活都是出了大力气的,别的东西没有,茶水肯定是要管够的。
袁家村的众人将东西卸下,就见廊檐下的长桌上摆满了水碗。
“各位叔伯,这屋子刚置下,没有那些待客的茶盏,众位可千万别嫌弃。”
“大侄女也太客气了,咱们这些在码头干活的冬天里有碗热茶喝,那是感激又感激了的,怎么还会嫌弃。”说话的是村里一位出五服的叔叔,他对袁家那是满意又满意。
这两年,袁二爷家日子越过越红火,人家也没忘了拉拔一下村里人。那鸡蛋是隔几天就收一回,还有那些家禽!但凡是食肆用得上的,他们都优先收村里的,给的都是高价。
再加上他家种地也不藏私,碰着什么驱虫种植的好方法,都是第一时间告诉村子,就连那葛根能制粉能在药房卖出高价的好方子,人家也肯告诉你。
现在大冬天的,看见大伙儿干活干累了,还给端热茶来喝,你就说你有什么不满意的?
那肯定是满意极了啊!
干完活的几人喝完了水就与袁大郎打了声招呼,时间还早,他们还得在码头上守着,看能不能再接上点活。
袁立仁和王勉两人不急着回去,知道这屋子是袁未新买的,就让袁未带着他们转一圈,瞧瞧她这新院子长啥样!
袁大郎也第一次来,便跟着一起转悠起来。
袁未便领着他们介绍道:“这个宅子不是人家常住的院子,设计建造都很简单,叔伯们瞧,这一进院全是倒座房,除了一个厨房,其他全是空房间,我打算开完年重新收拾一下,到时候可能会加一个厨房,二进院是正院,两边都是抄手游廊,加东西厢房,这边院子大,里头原本有个花园,现在枯的差不多了,正房正院带两个耳房,都是寻常的构造。”
袁大郎和袁立仁左看看右摸摸,发现这宅子虽中规中矩,但用料还算讲究,买了也不亏。
只是……“怎么突然想起来要买宅子?”袁大郎问。
袁未怎么也不好意思说自己钱太多不如置产这样的话,只反问道:“您没觉得咱家现在就跟个作坊似的,一天天的忙不停,到处都是东西。买了这个宅子,回头这边专门用来干活,不好吗?”
袁大郎一噎,想起那边从早到晚都冒烟的灶房和烤炉房,还有堆得满满当当的仓房,确实不是个好好住家的样子,便觉得买了也就买了。
倒是袁立仁指着门房的祖孙俩问道:“看门的祖孙俩哪找的?我听着口音不太对!”
袁未忙道:“这祖孙俩是南边宁江府人,家里的田地被人占了,一路行乞流落到鹊渚镇,他们在我那食肆讨饭吃的时候,我见那老头子指着门口的对联教孙子识字,就将他们带回来看门。昨日才去衙门落了户籍做了身契。”
袁立仁听说那老头还能教孙子识字!登时高看他一眼,想起宁江府文风盛行的那句话,便觉得传言果然不假。
袁大郎几人也没在这边久留,
看完了这边的宅子,袁旭和袁大郎便请袁立仁和王勉去大宅那边用饭,那边自接到他们回家的消息时便开始做饭,为的就是让他们几个回来吃个安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