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嘀咕着随便选了一只,话音刚落,那只叫“拉斐尔”的“天使”就朝我走了过来。
我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白色细牙慢慢接近,身上不自觉起了一层鸡皮疙瘩,但还是硬着头皮仔细观察起来。
单从外表来看,“天使”就是一种长相比较怪异的生物,尤其是它张开花苞脑袋、颤动细牙的时候,我甚至能看到内壁肉膜下的肌肉抽动。
可是随后我又发现一个奇怪的地方,那就是“天使”没有鼻孔、或是腮这种用于呼吸的器官。
起初我以为是蚱蜢那种胸腹部的呼吸孔,但我围着拉斐尔转了三圈都没有发现。
于是我直接问了索菲娅,她虽然不是很了解,不过她猜测“天使”是不需要氧气的。
据索菲娅说,原本有七只“天使”,生活在地下65公里处的空间里,直到科考队打通井道之后,除了乌列尔之外的六只“天使”才跑出来。
这就衍生出了一个逻辑——呼吸氧气会产生二氧化碳,七只“天使”生活在封闭空间里,如果它们需要氧气,肯定早就憋死了。
从这一点来看,“天使”又似乎不是生物——当然这个判断并不绝对,因为有些厌氧微生物不需要氧气也能存活,只是体长两米以上的微生物我还没有见过。
观察阶段到此结束,结果不出所料的无法判断。
所以我又看向索菲娅,不过犹豫了几秒之后,还是没提出“解剖”的要求。
一来她应该不会同意,二来我也没有这个技术。
“可以让它回去了。”
我看向索菲娅道,同时用眼神指向她另一侧的“天使”。
索菲娅明白我的意思,拢起双手召回“拉斐尔”后,又让那只“天使”向我走来。
这一位叫“米迦勒”,索菲娅似乎对它格外尊敬,所以我在观察的时候也更谨慎了一点。
得益于这种谨慎,很快我就有了一个新的发现——这些“天使”的外貌并非一模一样的。
之前我见到的都是单只“天使”,所以一直没注意这个方面,但在我先后观察几只“天使”之后,这种区别就很明显了。
就拿“米迦勒”来说,它的体型比“拉斐尔”大了一圈,而且不同于“拉斐尔”和“加百列”那种节肢动物似的细足,“米迦勒”的细足表面也同样长有鳞片。
再比如“加百列”,它的鳞片相较于其他“天使”的更加细长,并且能在一定程度内张开、闭合。
这会起到一种类似机翼扰流板的作用,可以让它在高速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张合鳞片来调整体表气流的方向,进而获得更大的稳定性和控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