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候,一般情况下,只要双方的家庭状况差不多,只要女方点了头,这婚事百分之九十九就定了,绝大多数男方是不敢也不愿有意见的(我只是说,当时在我们当地的乡镇以及农村,不包括大城市里的)。
那次相亲,既是姐介绍的,女方的条件在各方面又相当不错,并且那女孩对我又甚有好感,说让我俩见个面、聊聊,也不过是走走过场而已,然后就把这门婚事定下来。不曾想,待我与那女孩见了面,简单地聊了几句,我却借故有事,闪人了。我是故意的,因为在她那儿,我感觉不到“爱人”的味道,说白了,她不是我所喜欢的类型,既然不喜欢,就不要违心地、草率地把婚事定下来。
或许是有关爱情的小说、影视剧看多了,总觉得,自己对将来的另一半,也一定要使自己有神魄颠倒、魂牵梦绕之感,至少也要,每当与她在一起或者是每每念及她时,立刻就能让自己有心跳加速、好想与她去亲近的感觉,让自己感受到彼此之间所产生的“爱”的味道。
那次相亲的时间是在上午,我的“扫兴”闪人,致使我一直到晚上七八点钟才忐忑不安地回到家里。我清楚,自己的挑剔会给全家人带来何种的不悦,我清楚等待自己的,将是父亲怎样的脸色。尽管如此,我心里始终有个牢牢主意,找对象,没感觉的就不要谈。“她”,可是自己的爱人,将来可是要伴随自己几近一生,伴随自己无数个日日夜夜,自己爱“她”吗?若不爱,又怎能称得上“爱人”?“她”会成为自己以后生活的动力吗?就如教堂里的神父所说,在以后的日子里,不管健康与疾病,不管富裕与贫穷,不管美丽与丑陋,不管……你都能对她恩爱有加、始终如一、不离不弃吗?
若是对她没有感觉,自己又怎能不顾一切地去疼爱她、呵护她?不爱她,怎能违心地要她做自己一生的爱人?没有爱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也是不负责任的,既伤了自己,又害了别人。现实中,有诸多夫妇,为争一时长短,吵得面红耳赤,更有甚者,还拳脚相向。每念及此,不禁扼腕,夫妻之间,有什么可争的?家,原本就不是讲道理的地方,只讲爱!只有够爱,家庭才能和睦,才能温馨,才能幸福。不爱,就别将就;爱她,就理解她,宽容她,包涵她,呵护她……或许是那时的自己太单纯、太幼稚了吧。
这门亲事反正是让自己搞黄了,也难免不会不让爸妈埋怨,责备。我硬着头皮回到家里,与我想象中的画面相差无几,爸阴沉着脸坐在沙发上抽着闷烟,妈边做着针线边有一搭没一搭地劝慰着爸,并时而长叹短吁。见气氛如此阴霾,我站在门口,没敢吱声,生恐拉响了这蓄势待发的导火索,还是顺其自然任由爸妈斥责吧。原以为,爸会像往常一样对我劈头盖脸地一通训斥,不曾想,却一反常态得没有。因为在之前,每每我对给我所介绍的对象不满意时,爸就会向我训斥一番,指责我比年龄相仿的男孩子“事多”,挑剔,太不让人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