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他常说一句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我外公的王姓家族世代经商,主要经营染布和造纸。
因此,王家在1949年被划的成分是资本家。
当时还有《家庭出身代码表》这种东西。
代码表里一共有99种成分,每种成分对应一个数字。
资本家对应的就是23,因为那时候文盲太多。
所以,在填写家庭成分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写23,就不需要写字。
那时候还没有简体字,繁体字写起来很麻烦。
我外公的父亲,也就是我外太公原本是个私塾先生。
至于为什么他能继承家业,我就不清楚了。
只不过,我外太公这个读书人很清楚时代的变迁就意味着改朝换代。
因此,外太公托关系想办法让人重新定义王家的家庭成分。
如果不想办法,王家就会被定为资本家。
资本家就是剥削阶级,更不用说王家还捐助过**派。
外太公将大部分家产自愿捐出去,最终将成分定为代码19的小商贩。
这样算是勉强逃过一劫,这已经是他能做到的极限了。
毕竟王家在广福镇还有两座吊脚楼。
拥有这么大的两座楼,是无法定义为城市贫民的。
这也是我外公为什么能生8个子女的原因。
因为王家就算是只剩下两座楼,但还是非常有钱。
只不过,我外公辜负了我外太公。
我外公不仅没能成为读书人,而且混了帮派当了袍哥。
川省的袍哥,就是哥老会成员。
说好听点,哥老会是曾经反清复明的团体。
说难听点,就是一群流氓。
不过,后来我外公成了杀猪的屠夫,还进了粮油食品站。
现在年轻点的都不知道粮油食品站和供销社。
但在那时候,在这些地方工作,用我们本地的话来说就是很吃香。
虽然我外公有文化,但远不及我外太公要求的程度。
这就是为什么我外公老是对我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话的原因。
我虽然成为他后代之中学历最多最高的一个,但远没达到我外太公的要求。
我外太公的要求是状元,而且是古代的殿试状元。
用现在的话来说,我得考全国第一。
那是我肯定做不到的。
所谓龙生龙凤生凤,我外太公当年也不过是个秀才。
又啰嗦了这么多,我还是说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