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其他小说>心理学奥秘> 第六章 社会认知中的刻板印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章 社会认知中的刻板印象(2 / 2)

2. 解释其主要特征

刻板印象具有几个鲜明而突出的特征。首先,其概括性是极为显着的。它将一个庞大且多样化的群体归结为几个简单、刻板的特征,这种概括往往是过度简化且缺乏细节的。例如,认为“所有老年人都保守、固执”,这种一刀切的看法忽略了老年人个体之间在思想观念、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上的丰富差异。

其次,刻板印象具有强烈的稳定性和顽固性。一旦形成,它们往往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难以轻易改变。即使面对与刻板印象相悖的具体个体案例和确凿证据,人们仍然倾向于坚持原有的看法,将这些例外视为“特殊情况”,而不是对自己的刻板观念进行反思和修正。

再者,刻板印象通常是片面和不完整的。它们往往只关注群体的某些表面特征或突出行为,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方面。例如,对某个民族的刻板印象可能只强调其传统服饰和风俗习惯,而忽视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现代发展以及个体在不同领域的多样表现。

此外,刻板印象还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情感倾向。这种情感可能是积极的,如对某些职业群体(如医生、教师)的尊敬和赞美;也可能是消极的,如对某些社会边缘群体的歧视和偏见。这种情感色彩进一步加深了刻板印象在人们心中的烙印,使其更难以被客观的信息和证据所改变。

二、刻板印象的形成机制

1. 社会分类与群体划分

人类大脑天生具有对周围世界进行分类和组织的倾向,这是一种为了应对信息过载而发展出的认知策略。我们根据各种明显的特征,如性别、种族、年龄、职业、宗教信仰等,将人们划分成不同的群体。

这种分类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们快速理解和处理复杂的社会信息,但也为刻板印象的形成埋下了种子。当我们将个体归入某个特定群体时,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赋予该群体一些共同的特质和属性,而忽略了个体之间的巨大差异。

例如,在学校环境中,学生可能会被简单地分为“体育生”“艺术生”和“普通文化课学生”等类别。这种分类可能导致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刻板看法,认为体育生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艺术生自由散漫、不务正业,而普通文化课学生则是死读书、缺乏创造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