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其他小说>心理学奥秘> 第五章 青少年期的自我认同与叛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章 青少年期的自我认同与叛逆(2 / 2)

(一)自我认同的概念及内涵

自我认同是个体对自己的本质、信仰、价值观以及在社会中所处位置的一种连贯性的认知和感受。它不仅仅是对个人特征和身份的简单认知,更是一个涉及自我形象、自我价值、个人目标和社会角色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建构。

从自我形象的角度来看,自我认同包括对自己身体特征、外貌、性格特点等方面的认识和评价。青少年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对自己的容貌、身材产生过度关注,对自己的性格优点和不足进行反思,并试图通过改变形象或行为来塑造一个更理想的自我。

自我价值感是自我认同的核心成分之一。它涉及个体对自己的能力、成就和价值的主观评价。青少年在面对学业压力、社交竞争等情境时,会不断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从而形成对自己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个人目标的确立也是自我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生活方式和人生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这些目标的设定和追求反映了他们对自己人生意义和价值的理解。

社会角色的认知则是自我认同在社会层面的体现。青少年需要明确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以及如何与不同角色的人相处和互动。

(二)青少年期自我认同形成的过程与阶段

1. 探索阶段

在青少年早期,通常会进入自我认同的探索阶段。此时,他们开始对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产生好奇,并积极尝试各种新的活动、角色和观念。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可能会频繁地改变兴趣爱好,参加各种社团、课外班,试图从中找到真正令自己热爱和投入的领域。他们也会开始对不同的职业产生幻想和初步的了解,思考自己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

在人际关系方面,他们可能会尝试与不同类型的同伴交往,以探索自己在社交中的喜好和适应方式。同时,他们对家庭的依赖逐渐减少,开始渴望独立和自主,与父母的关系可能会出现一些紧张和冲突,因为他们试图摆脱父母的束缚,建立自己的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