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至于研究东艾历史的专家常常有一种错觉,整个夏国史,就是一份不断被外邦羞辱,被异族入侵的历史,战败、割地、赔款、和亲,等等等等,连篇累牍。
在这样的历史观渲染下,几千年来,夏人自打呱呱坠地,就仿佛背负了宏大的民族使命。
少年时,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青年时,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老年时,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就连临死之前,都要吩咐一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而如果再深究一层的话,在夏国的历史中,还有一种独特的传统,即荣耀是属于个人的,耻辱是属于集体的。
这一仗打赢了,那是因为这支军队、这个将军、或者某几名士兵特别牛逼,上是封狼居胥,下是特级英雄。
要是打输了,那需要拎出来反省的人可就多了,从指挥到协调,从运输到后勤,甚至远到君主昏庸、弄臣掣肘、税收不足、贪腐害国、体制僵化、世风日下……
从最高领导到各级官员到底层庶民,个个点名,谁都跑不了,都有责任。
甚至在不打仗的年代,这种史观依然在深刻的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科研领域,某某之父,某某总师,全是以一己之力只手擎天,翻转乾坤的超级大神。
可要是出了点什么事,比如火箭发射失败了。
那完了,科研院所有问题,政府有问题,体制有问题,国家有问题,连你们这些蹲在旁边吃瓜看戏的,都有问题,都得给我狠狠地反思。
就是你们吃瓜的时候姿势不雅、声音太大,这是民族劣根性!
所以,你们得承认,虽然网络中有很多深恨夏国的人,但是他们骨子里的思维模式,还是很夏国。
这场“东艾霞洲国际人文交流研讨会”,除了东道主雉国各个机构的人员,那就是夏国的恨国文人居多,来自夏国本土,大岛以及小岛的学者济济一堂。
然后,是姗姗来迟的南罗学者,谅国学者,以及东南艾霞各个国家的“意见领袖”。
酒店门前的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如镜,木屐和皮鞋踏过去,发出咔哒咔哒的响声,迎宾的雉国女子音调轻柔而美好,传统的雉国式木屋檐角下的铃铛,铃音悠扬。
以至于每个参会的人都忍不住要赞叹一句:好一个美丽的国家!
仿佛在响应这种赞叹,铃铛的响声越来越急促,直到连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