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其他小说>胡宇伦> 难怪曹丕才活40岁,曹操尸骨未寒时他就干了三件坏事,是件件折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难怪曹丕才活40岁,曹操尸骨未寒时他就干了三件坏事,是件件折寿(2 / 2)

他深知,在这个权力更替的残酷世界中,文采固然重要,但权谋与隐忍更是生存的法则。曹丕的这段少年之路,奠定了他日后复杂性格的基础,也为他将来犯下的三件大罪埋下了伏笔。

继位后的残酷手段

公元220年,曹操因病去世,留给后世的不仅是他的丰功伟业,还有未尽的权力斗争。

随着曹操的离世,魏国的历史迎来了新的篇章。

曹丕,作为被立为世子的继承者,终于迎来了他长期等待的时刻。

然而在曹操尸骨未寒之时,曹丕迫不及待地展现了他的权力欲望。

他迅速将目光投向汉献帝,逼迫这位名存实亡的君主禅位,自己则在毫无悬念中成为了魏国的开国皇帝。

这一果断的举动不仅标志着魏国的正式建立,也让曹丕的名声永远与权力的阴暗面联系在一起。

曹丕继位后,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他的弟弟曹植。作为文学天才,曹植不仅在朝中拥有不少支持者,其才华和声望也让曹丕感到威胁。

于是,曹丕策划了一场着名的“七步诗”事件,借此测试弟弟的才智,意图羞辱甚至剥夺其生命。

然而,曹植临危不乱,在七步之内作出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不仅救了曹植的命,也使曹丕在朝堂上颜面尽失。

尽管曹植凭借才智保住性命,但曹丕并未放过他。

他将曹植发配至偏远地区,彻底剥夺了其参与政治的可能。曹丕的这次打压行动,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阴暗与不安。

他明白,任何一个有才能的兄弟都是潜在的威胁,无论是曹植还是其他亲族,都无法逃脱他的排挤与打压。

曹丕的这一举动,不仅为他巩固了短暂的权力,更耗费了他的健康与心力,成为了他日后折寿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忠不孝

曹丕登基后,接连做出了三件被世人认为“折寿”的大罪,尤其是在曹操尸骨未寒之际,这些行为激起了朝野上下的强烈不满。

第一件:违背孝道,不守丧礼

在中国古代,孝道是社会伦理的核心之一。根据传统礼法,父亲去世后,儿子应为其守孝三年,身着素服,生活简朴。曹丕却在父亲去世后不久,迫不及待地开始享乐生活。

他不仅没有按规定守丧三年,反而频繁举行奢华的宴会,款待文武官员。

这一举动不仅激怒了朝中大臣,甚至连曹丕的母亲卞太后也看不下去。她愤怒地斥责儿子:“你父亲刚刚去世,你却如此奢靡,简直猪狗不如!”。

曹丕的这一行为,被认为是对父亲曹操极大的不尊重。古代讲究“孝为先”,而曹丕作为一国之君,不仅不守孝道,反而公开违背传统伦理。这在当时被视为严重的道德败坏,甚至许多人认为曹丕的短命正是因为他没有尽到为人子应有的责任。这件事成为了曹丕被认为折寿的第一件大罪。

第二件:纳父妾室,违背伦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