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王很明显还没投汉,
衡山王自遣将跟随汉王后都没收回,
还派遣儿子前往汉军,
虽然自己没亲临前线,
可意喻明显。
可先找临江王,修养之后,再威服衡山王,
一旦时机成熟就可以继续反击汉王,
进而一步步夺回自己的失地。
思来想去,项羽觉得可以南下到南郡临江王那里做个喘息!
即便只是获得少许的粮草,就能扭转战局,乃至死地而生。
心中有了计策,不似先前那么慌,
也暂时忘却虞姬之死的悲痛,
可转眼又愁自心中起,
项羽无奈叹息道,“如今汉、齐、梁三支劲军围困于此,
岂容孤率楚军全身而退呢,
为之奈何?”
武涉继续道,“其一,可遣一猛将牵制住汉军,令其不能速追楚,
便可全身而退,其将只需牵制,不必硬拼足以。
其二,再选一善守之将断后,确保大王南渡淮河,
寻立足之地,再造大楚之威。”
闻言,项羽默默点头,扫视帐下众将,
帐下诸将皆默默低头,一时间出现了冷场。
此时钟离眜迈步而出,“臣愿意留下牵制诸侯军。”
项羽快速的扫视了一圈,发现目前帐下能独当一面的,
且战力不俗的也只有钟离眜了。
项羽心中复杂,想当初军中流传范增、钟离眜、周殷的流言蜚语。
自范增死后,他每每回想,才发觉中了汉离间计,懊恼不已,
如今周殷也叛变了,
跟在身边的也只有钟离眜了。
如果再不重用钟离眜,这尽失天下就在眼前了,
只是不知道现在再重用,是否为时已晚。
思虑至此,项羽下定决心道,“楚之存亡皆系钟将军,
今日起拜为大司马,总引四万精锐,并节制其他诸将军,
共阻汉军南下。”
钟离眜一听微微一愣,先是大司马这个军职空缺很久,
自龙且、曹咎、周殷之后,这大司马就一直没再认命。
初期,项羽封三位大司马,分管不同方向,等于三个诸侯协助项羽共同治理西楚大地。
周殷任大司马主持南方军政,龙且任大司马掌管泗水郡(京师)及鲁地军政,
曹咎则掌管大楚的西边。
由于当时天下大封后,各地并不安稳,时不时会冒出反叛,
为震慑一方项羽任三个大司马,另外两个为临时。
特殊时期常授予某大将为三公的要职,做临时调度用,比如后面要提到的的灌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