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与陈国签订协议,友好往来和平共处的消息,早就不是什么秘密。
陈国使者离京这一日,京城早早的便开始躁动起来。
街道上,茶水铺子,酒肆,说书馆,曲坊……,处处皆是人头攒动。
天子之子,今日将被送出宫,同陈国使者离去,前往陈国做质子。
当然了,这做质子,可不是屈辱的象征,而是两国友好的象征。
要知道,陈国那边也会派质子来大夏作为交换。
为了感谢被送去陈国的皇子对大夏和大夏百姓们作出的贡献,百姓们早早等候在马车必经之路上,都想送一送这为天下大义牺牲的皇子。
日头升起,护送质子的马车缓缓从宫门里驶出来。
百姓们看见马车出来,一个个面上难掩的欣喜之情,议论之声此起彼伏——
“小皇子此举乃是大义,他为大夏,为我们作出的牺牲,我们绝不会忘。”
“大夏与陈国建交好啊,从此两国边境的百姓们也不用日日担惊受怕了。往后,两国间也能商业往来,实在是天佑我大夏。”
“谁说新皇不好的?这新皇可太好了。他一登基,就促成两国建交,为大夏稳定发展奠定基础,也免去边境城池被敌国进犯,他分明是贤君,是明君啊。”
“陛下忍痛割爱送了最宠爱的皇子去陈国为质,此举当真是感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我相信大夏定会在陛下的统治下日渐强盛,问鼎天下。”
……
姜渊坐在马车里,帘子层层叠叠,他看不见外面,外面也看不见里面。
可是外面的喧闹,却往他耳朵里钻,像是一只作乱的小手引诱着他掀起帘子看看外面,看看不知实情、被蒙在鼓里的百姓们。
姜渊并未受引诱,他拿起桌上的书翻阅起来。
可外面实在太吵,他根本就无法专心的将精力集中在手中的书上。
书页久久未动,始终停留在那未翻动的一页。
姜渊想:他今日离京,与陈国使者离去,她来送他,会在什么地方?
他们兄妹一场,他还能看她最后一眼吗?
或者,那日一别,便是最后一日。
想要再见她,也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了。
耳边尽是百姓们情绪高涨议论他的声音,他全盘接收,也不在意耳朵不堪重负,大脑已经嗡嗡作响。
他想:此行离去,再无归期。在今后那不得见光的日子里,这些声音都将成为他活下去的支柱和信念。
哪怕他们被蒙在鼓里不知实情,可他们此刻对他表现出来的好,是发自内心的,没有一点掺假,是真心实意的。
这便足矣。
这是他的选择,他坦然接受命运对他的安排,不抱怨上天不公。
负责送姜渊出宫出城的,乃是林相。
林相的马车在前,姜渊的马车在后。
同姜渊那辆捂得严实密不透风的马车不同,林相这辆马车可以称得上是一览无遗,他端坐着,尽显一国丞相的风骨和气性。
林相耳中是百姓的声音,眼中是一路相送的百姓,他的内心一片荒凉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