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三年八月时节,童贯剿灭方腊,宋徽宗得到战报后,大喜过望,亲自登上东京宣德门城楼迎接童贯班师回朝。种师道和张明远二人也早已赶来东京,陪同左右。但见旗帜招展,又听人声鼎沸,御街两侧人山人海,许多游人都听说朝廷剿灭了方腊,童贯要进京献俘了。
一时间,炸开了锅,街头巷尾,议论纷纷。奔走相告,沸沸扬扬。有人说方腊是英雄好汉,有人说方腊祸国殃民。有人骂方腊自作自受,有人怪方腊自取其祸,偏偏无人敢说童贯的坏话,原来皇城司早在东京城内暗中巡查开来,故而无人多嘴多舌。
“西北无战事,江南又太平,可喜可贺。”宋徽宗看着宣德门下,那人头攒动,捋了捋胡须,喜道:“老种将军、明远,你们没去江南替朕分忧,乃是一大憾事。朕本想论功行赏,可惜你们偏偏不去。如今后悔莫及,也为时已晚。”种师道和张明远低着头,一言不发。
张明远心里暗笑,辛亏没去,如若不然,会被江湖人所耻笑,都以为自己是朝廷鹰犬。再说了,此番对付方腊,实在不是一件好事。毕竟方腊打着为黎民百姓鸣不平的旗号。如若我去对付方腊,便是赞同“花石纲”,如此逆天之举,绝非我张明远所为。想到这里,看向种师道。
种师道心里苦笑,跟着童贯能有什么好呢?对着宋朝子民大打出手,这不是我种家军该做之事,论保家卫国,我种家军当仁不让,如若让我等对付方腊,便辱没了种家军的威名。毕竟方腊的旗号是诛杀朱勔。事出有因,世人皆知,此乃“花石纲”造祸。想到此处,惆怅无比。
宋徽宗见状,还以为他二人有些后悔莫及,如今幡然悔悟了,心想,何不用些言语说服他们。如若得到他二人的谅解,岂不一举两得?一则,关中将领都会拜服朝廷。二则,让天下人都知道朕的英明神武,不觉喜上眉梢之际,便扬起袖子,安慰道:“不过朕不怪你们,这‘花石纲’有什么错?朱勔有什么罪?方腊攻城掠地,草菅人命,才是罪大恶极。黎民百姓不明真相,受了摩尼教的蛊惑,也在所难免。朕以仁义治天下,最厌恶杀伐。看到江南百姓流离失所,妻离子散,朕痛心疾首。方腊的嘴脸,世人皆知。他不过是为了一己私利,为帝图皇,全然不顾黎民百姓的死活。如若他真替天行道,便不会犯上作乱,为帝图皇。如此大逆不道,人神共愤,其心可诛。”不觉咬了咬嘴唇,叹了口气,缓缓抬眼,看向远方。
种师道见宋徽宗对方腊这样深恶痛绝,心下也是无可奈何,念及江南百姓疾苦,不由叹道:“方腊一人有罪,可定罪杀头,其余人,还望陛下饶恕。”听了这话,宋徽宗摇摇头,笑道:“朕说过,不好杀伐。只要方腊幡然悔悟,回心转意,朕便赦免于他。”张明远喜出望外,拱手道:“没想到皇上如此宽宏大量,实为万民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