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兢上一次出使高丽,便与高丽睿宗和她谈笑风生,颇为愉快。一同前来的,还有金国使节,祭奠完毕,众人回到了宋朝在高丽的馆驿,名曰:顺天馆。
此处规格不俗,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好似大宋一座王府。往里走,但见正厅九楹,规模壮伟。开轩对山,清流环绕,乔松名卉,丹碧交阴,供张器皿,无一不备。这令人赏心悦目,目不暇接。张明远等人见了,也是亲切无比,又惊又喜。
徐兢等人陪同高丽仁宗等人抵达顺天馆后花园,众人一同坐在湖边亭台楼阁谈笑风生。张明远好奇道:“金富轼大人,我听说你这名字与苏轼有瓜葛,可有此事?”
金富轼笑道:“不错,我兄弟叫做金富辙,我叫金富轼我家父金觐当年说过,他很仰慕宋朝苏轼苏辙兄弟二人,便仿照他们,给我兄弟二人起名字了。”
费无极见郑知常一脸不悦,便笑道:“二位大人今日在朝廷争论不休,在我看来,大可不必。”
种溪道:“我大宋朝廷也一样,那帮老顽固,为了出使西夏,曾经唇枪舌剑。”金富轼早听张叔夜提及,故而点了点头。
子午道:“你们争论的焦点是对金国的态度。”武连道:“不错,我们听出来,你们都为了高丽的安危着想。”普安道:“金大人要臣服金国。”余下道:“郑大人要独立自主。”
高丽仁宗道:“你们两个所言极是,我虽小小年纪,可也不愿看到我高丽国卑躬屈膝。”子午小声道:“李资谦欺君罔上,你们都心知肚明。”
金富轼和郑知常示意子午不可说出来,以免惹来麻烦。高丽仁宗泪光点点,点了点头。普安道:“这件事要从长计议。”
余下道:“托俊京这人,我看最会见风使舵,大王何不加以利用。”便对高丽仁宗耳语几句。
高丽仁宗便擦干眼泪向金富轼和郑知常叮嘱道:“二位爱卿,以后不可互相为敌,要齐心协力,为寡人分忧,高丽江山社稷,就靠你们,惩奸除恶,再造乾坤。”
金富轼老泪纵横道:“敢不尽心竭力。”郑知常道:“我王放心,臣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武连早听说金富轼和郑知常皆是文人墨客,最喜欢写诗,便灵机一动,笑道:“我素闻二位大人喜欢写诗,还望赐教?”
高丽仁宗看向金富轼和郑知常,笑道:“既然宋使盛情相邀,二位爱卿何不以礼相待。”二人点了点头,微微一笑。
金富轼道:“我素闻知常老弟才思敏捷,时常有佳作横空出世,让许多抵达我高丽国的宋朝商人也瞠目结舌,你写的一句诗极妙。”随即吟诵道:
琳宫梵语罢,天色净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