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三年。
李思恭十岁的那年,恩师胡彦昌带着他到县里考童生。
同场应考的,不少是本县的豪强子弟,要不就士绅亲眷。
他们早早就盯上了案首之位。
可李思恭的家世也不差。
他爹是镇南军信州大营的守备,又在县衙里挂了武职,便是县令都要礼让三分。
幼时,他曾梦到,有一只文采华丽的鸟儿飞入口中。
本就天资聪颖的李思恭。
在那之后,落笔如有神助,早早就成了名声大噪的神童。
……
童生试落下帷幕,李思恭名列榜首。
爹娘大喜过望。
而后,胡彦昌与李思恭师徒一同到信州州府,去考秀才。
最终师徒一同考中,作为弟子的李思恭更是位列案首。
接下来就到了秋闱。
胡彦昌拉住了弟子,直言他如今锋芒太盛,倘若再过乡试就得进京赶考。
届时京师在北,而他的靠山镇南军在南。
天高路远,若有奸人暗伤,鞭长不及。
李思恭这么一想也是,于是转而恭送恩师赶考。
他回到家中,打算再等三年。
李胡看出了儿子走科举的决心,于是亲自给定北军的“燕守战”去信。
没过多久,就传出了南方士林的大儒“方增”盛赞李思恭的才学,并且亲自题下了“出入将相”四个大字。
自此,他的名声就算传开了。
再过三年的秋闱。
李思恭乡试中得解元,又陆续在次年的会试、殿试中摘得夺得魁首,三元及第。
至此,科举之路登顶。
他身着状元郎的大红服袍荣归信州杏花村,与黄三丫完成了亲事,带着妻子一同进京。
官授翰林修撰,这本是状元仕途的青云之始。
奈何,天不由人。
在位的康平帝第二年驾崩,新帝年幼登基。
这让翰林院一下子就从原来的香饽饽,变成了一个蹉跎岁月的地方。
李思恭“三元及第”,但是境遇比之一众同年远远不如,暗地里没少遭人奚落。
唯有黄三丫一直陪在身旁,还给他生下了长子,取名李昼。
这样的煎熬日子没持续多久。
因为他等来了一个熟人。
大师姐——
大师姐以皇帝姑母的身份,得以暂代部分朝政。
因着这层关系,李思恭初入翰林院不过两三年的资历,就被选为了天顺帝身旁的日讲官之一。
每日就负责给天顺帝讲读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