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永恒的风景”,有的是故乡,有的是曾经工作、战斗过的地方,对不少学子来说,大学校园就是他们“永恒的风景”。在毕业后漫长的人生岁月里,他们会时常回忆在校园的光阴,对于很多北大毕业生来说,未名湖就是他们心中“永恒的风景”。
这个世界上,没有比大学更充满“灵性”的地方了。
如果只是一棵普通的苹果树,不会有人愿意多看一眼。如果有人告诉你,牛顿就是坐在这棵树下,被树上掉下来的苹果砸到,然后发现了牛顿定律,你就会站在树下仰望,就会和这神奇的苹果树合影。
大学,遍布世界各地。普通的教学楼,操场,但如果有人告诉你,某某曾在这里的阶梯教室上过课,他现在是美国总统。你立刻会感觉很自豪,会问他当时是坐在那个位置,于是也想去坐坐那个位置。
难怪许多成功人士,不约而同地喜欢为母校捐款。母校,总是令远行的学子频频回首,在他们取得辉煌业绩时,他们会用为母校捐助的行为来抚慰心灵。
北大从学术研究上,算不上是世界一流大学。但她在历史上担纲大任,在无数校友的亲情回顾中,深情纪念中,这所历史近百年的大学,一直都是被人们崇拜的圣地,只要你有心,就能感受北大的脉搏和灵魂。所以,从教育参与社会变革,推进历史发展的角度,北大是实至名归的世界一流大学。
北大的精神,很多人说是自由、民主,那是因为北大“永远的校长”蔡元培先生曾经倡导包容与创新。北大的成名是从五四学潮开始的,在北大,延续着一种包容的教学理念。就像历史上人们知道的蔡校长包容异己辜鸿铭教授,力排众议聘用陈独秀为教授一样。几乎每个历史时期,北大都会出一些“奇才”,也有些“怪人”游走在校园,至少我们可以认同:如果这些奇才去了其他学校,大概率会被淘汰。
每一年都有校庆,但当一个大学一百年校庆时,它浪迹在世界各地的学子都会想回到校园,和校友们一起回首他们的青春。在编写纪念册时,人们多用溢美之词来表达他们对北大的崇拜,也都希望自己的同学被写进纪念册中。
但学文学的人都知道,文章有宏伟叙事,也有小品笔调。人们事实上对名人轶事更津津乐道。那些鸿篇巨制的正史往往被封存在学校资料库里,无人问津。而游走于文学与历史之间的传说却是在世俗的滋养下,日益繁盛。
总听到一句话,所谓“文人相轻”,似乎是贬义。其实,文人之间持不同政见是再正常不过的,他们能够各执己见,争论不休,恰恰说明他们同处于一个民主、自由的氛围里。为了迎接北大百年校庆,童教授被选为纪念册编纂委员会的成员,他近来也不时回忆起北大的往事,颇为感慨。他的儿子童稚,却总是一副不屑的表情,小芹在一旁看了,真替童稚捏一把汗。在家里,大哥对目不识丁的父亲总是毕恭毕敬的。
晚上,小芹从三食堂出来,迎面撞见童稚。
“一起走走吧。”童稚大方地邀请小芹。
小芹于是和他一起漫步在校园里,不由自主的就走到了未名湖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