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其他小说>鸿缘的新书> 第275章 小芹的栏目取得轰动效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5章 小芹的栏目取得轰动效应(2 / 2)

正在一旁帮汪富贵的女儿复习语文的小聂,把一切都听进耳朵里了,这个汪总真的不可救药啊。小聂想,她生命力最后一点微弱的亮光泯灭了,甚至想到,这帮他女儿辅导作文,早知道应该按小时收费啊。

社会的教育往往比学校的教育更有效,小芹自从做了方言栏目的铁粉,发现方言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而且被严重忽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下,方言的消失速度愈发加快。曾经熟悉的乡音,如今在城市的喧嚣中逐渐淡去。学校里,孩子们都用标准的普通话交流,方言仿佛成为了一种被遗忘的语言。

年轻人纷纷离开家乡,涌入城市追求更好的生活。他们在城市中学习、工作,逐渐习惯了使用普通话,方言也随之被搁置一旁。只有那些老年人,依然坚守在穷乡僻壤,用方言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和情感。

在城市的角落里,偶尔还能听到一些方言的声音,但那也只是少数人的坚持。方言的消失,让人们感到一丝失落和无奈。它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纽带。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方言会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我们应该记住,它曾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与家乡、与亲人紧密相连的纽带。

之前,生活在乡村里的人们,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都要唱戏,而现在只剩下吃饭了。每一种方言都支撑着一个地方剧种,所谓”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小芹知道,研究地方戏,首先要研究方言。她想把这个想法跟汪俊说说。

小芹的京剧翻唱栏目一经推出,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这个栏目,在唱段前后都做了加工,唱段前,由着名主持人讲解唱段的故事,和相关的历史。唱段结束,是着名艺术家的访谈,叙说此唱段各个流派的唱腔特点。贴片广告是上海的戏剧学院,私立的演出团体。栏目接受观众的热点问题,每一次都选出其中有代表性的热点问题解答。看得出,小芹的确下了不少功夫。

在这个栏目中,小芹偶尔粉墨登场,对经典的京剧曲目进行了重新演绎,加入了现代音乐元素和流行文化的元素,使得这些古老的曲目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她的演唱风格独特,嗓音清澈动人,让人听后回味无穷。而她表演的场地,都选在上海市的群众文化场所,成功地吸引了不少热衷京剧的票友。

除了小芹的精彩表演,这个栏目的制作也非常精良。舞台设计精美,灯光效果华丽,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许多观众每期必看,同时,栏目组还邀请了一些知名的京剧演员和专家作为嘉宾,为观众讲解京剧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京剧。

随着栏目的播出,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关注京剧,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芹也因此成为了一位备受瞩目的明星,她的演唱风格和表演方式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和追捧。这个栏目不仅为观众带来了欢乐和感动,也为传承和弘扬京剧文化做出了贡献。

小芹把观众按年龄分成成人组,老年组,定期活动,排练适合他们或者他们喜闻乐见的曲目,结果,几个小区都在唱《智斗》。汪俊周末还真的到了上海,小芹先带他到一个社区去观看群众京剧演唱,今天唱的就是《智斗》。汪俊把一份《北京晚报》递到小芹手上,小芹以为是汪俊又发表了小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