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苍老的脸庞上,是一种难以形容的黯然,轻轻道:“你们不懂,你们不懂啊,这首诗写的可不是闲情雅致,而是描述了一种举世无亲的孤独。”
“哎,杨一笑这个小子啊,果然还是他最懂朕,果然只有他知道朕孤独。”
“独酌无相亲,他这是知道没人能和朕同饮啊。”
“对影成三人,你们知道这三人是哪三个人吗?”
“是朕,和朕的影子,以及天上的明月……”
“这其实也就是说,只有朕自己在独饮。”
皇帝一边说着,一边再次叹息,艺术人的性格是最柔软的,以至于他的眼眶竟然变得湿润。
太监们面面相觑。
皇帝却在喃喃有声。
只听皇帝语气惆怅道:“如果他是朕的儿子,或者是孙子,那该多好,那该多好啊。”
“朕可以把江山交给他!”
“朕把独创的字体传给他!”
“朕可以像个爷爷一样,每天享受他这个孙儿的孝顺,在我面前纵论诗文,在我面前畅谈书画。”
“那时候的朕,必然是由衷喜悦的……”
“那时候的朕,必然是不再孤独的……”
“朕可以看着他大谈特谈,舒展年轻人的热血和豪情,朕也可以亲手教导与他,手把手的指点他写字练字。”
“唉……”
“可是这世上之事,十有八九不如意呀。天下间唯一一个能懂朕的孩子,他却无法成为朕的孩子。”
老皇帝的喃喃轻声,让太监们心里难受。
如果说这世上有谁最在意皇帝,恐怕皇帝身边的太监能排进前三名。
这些人的荣华富贵来自于皇帝,并且多年以来伺候在皇帝身边,人都是讲感情的动物,这些太监和皇帝有很深的感情。
主要也是因为徽宗的性格温和,他从来不会无端的惩罚和迁怒下人,反而经常予以打赏,心情好的时候甚至给太监们当老师。
自古所谓人心换人心,皇帝这么做自然能赢得太监的贴心。
此时听到皇帝孤独的叹息,太监们心中都有酸楚之感,其中一个老太监忍不住出声,小心翼翼的提出了一个建议,道:“陛下,要不,您把杨一笑喊来京城吧……”
“您给他封一个大官,赐他一份大大的家业,让他从此之后待在京城,时时刻刻能陪着陛下。”
对于这个建议,皇帝明显极其渴望。
然而皇帝明明渴望,但却无比郑重的摇头。
“朕,不能……”
“那个孩子,他栓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