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河堤工地上的林瑞,又开始了悠闲的生活,每天指挥着队里的几队安装工人,开始满工地的跑,随着日子一天一天的往后推移,工地上安装的绞盘木道越来越多,而绞盘木道也逐渐的被越来越多的生产队所知晓。
随着绞盘木道名声鹊起,王传名的小本本上的订单,是每天都在数以百计的累加着。
中间,林瑞回队里一趟,让林木匠爷俩,重新建造了一个更大的熔铁坩埚炉。
现在的后林队,几乎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整个后林队的社员只要还有劳动能力的,不管男女,几乎都参与了其中。
干不了太重的活,那就干些力所能及的,比如每天搬运木炭,闷烧木炭,等等活计。原本停下的大食堂,在此期间又重新开张了起来。
不单是后林生产队在忙,侯庙生产队的木匠几乎全员出动来到后林队,每天都在后林队拉大锯,造木道。后林队管他们吃饭住宿,节省了他们侯庙的粮食。
而且每天吃的还不错,三合面饼子,配上大白菜菜汤,里面偶尔还能看到点油水,可比他们队里每天吃红薯稀饭不要好太多。
林木匠爷俩也从木匠行业里脱身而出,成为了两名专业钢铁工人,造圆柱轴承的磨具至少保留了上百套,每天那个小型坩埚熔炉里的炉火就没有熄灭过。通红的铁水是融了一锅又一锅。
每天近五六十套绞盘木道生产出来,更多的绞盘铁件被生产出来,然后被有能力做配套的公社拉走,然后派人学习木道的制造工艺后,自己回去制造。
这些组装队伍,尤以林洼生产队最为积极,其他生产队里只想着学会了技术换走中轴零件组装自家的。而林洼生产队里也有着大量的工人,后林生产队生产出来的绞盘铁件,多余的产能近乎被他们生产队承包了百分之八十的余量。
他们拿走铁件,自己的木匠造木道,组装成一套完整的绞盘木道,然后再交换给那些等不及后林队生产的绞盘木道。
借此机会他们也从中间能赚取一定的差价,跟着后林队,虽然赚的不太多,但是也足以裹上队里的最近的开销。
最近林德宝在看到王传名的时候,都是笑脸相迎,每次都是先递烟,不愧是最会算计林德宝。
而其他生产队再想有模有样的学林洼生产队的做法的时候,才发现后林队的铁件制造能力实在有限,而且林德宝一开始就跟后林队有协定,近乎垄断的方式,直接把其他想要跟风的生产队拒之门外。
不是没有其他的生产队拆开了后林队的绞盘系统,自认为自己的打铁技术了得,想要自己造铁件,可惜他们想的太简单了,圆柱的轴承好造,但是耐久是个大问题。
没有后林队的独特淬火工艺,往往他们造的轴承坚持不了一上午,就会崩坏。后林队制造的绞盘,至今为止,也只有最开始后林队自己制造的绞盘因为使用时间超出预定寿命,更换了中轴轴承件。
这可不是手摇玉米脱粒机做粗糙点没问题,这个绞盘的中轴可是承受几百上千斤重量的,轴承质量跟不上,那可得三天两头的坏。
三天换两次绞盘轴承的仿造品,连他们自己生产队都不愿意用。跟稍微爱惜点,几乎都能坚持到这次挖河完工的后林队产的绞盘木道,你选哪一个,自然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