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见打头一队人马,正是手下刘浩所部,中间百骑与众不同,俱是鲜衣怒马,杀气腾腾,虽只有百众,但一股杀气竟然扑面而至,不是刀头舔血的精锐,岂能有如此气势?领军之人,长身玉立,面若朗星,虽肩挂风尘,却双目炯炯,毫无疲倦之意。正是和汪伯彦有过一面之缘的大宋徽宗九子、康王赵构。
汪伯彦率众下马揖礼拜见,近前一步,口中称道:“臣,权知真定府事兼相州州军事汪伯彦,参见康王殿下!”
“汪大人,诸位大人快快请起,旷野风寒,毋须多礼,请起请起。”赵构已经跳下战马,上前一步搀起汪伯彦,口中不停的招呼相州其他官吏随从。
“谢王爷。”汪伯彦率众直身,随即跟在赵构身后,错步伴行。
“汪大人,上次匆匆一别,不及多谈,今日再次前来叨扰,汪大人不要嫌弃哦。”赵构很随意的边走边说道。
汪伯彦忙笑道:“王爷说笑了,廷俊能得王爷厚爱,王驾移步相州,此乃是我相州军民之福啊。”
“汪大人客气,小王出京之际,皇上曾言,廷俊先生乃国之干城,让小王多多请教,所上疏《边防十策》,略有拜读。其‘两河屏障,所仗东西两地;东西所倚,在于三镇之险。’汪大人所见,可谓一针见血,窥知其本啊。”
对于汪伯彦的《河北边防十策》,赵构认为,虽有其一隅之局限,但确实为不二良策。但问题在于,他没有充分考虑到人的因素,纵有张良计,没有韩信军,到头来,都是画中饼,纸上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