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义父率大军到来,先击败朝廷的军队,再回头全力对付大华军也不迟。凭借人多势众,定也能击败大华军,甚至还能获得大华军的野战炮,这可是给农民军添加了战斗的利器。今后再遇到大华军,也有一战之力了。
可是张定国心里非常清楚,义父张献忠绝对不可能派出援兵前来支援。因为他们早已习惯了四处流窜,这也是为何他们会被朝廷称为“流寇”的原因所在,否则也不配这个称号了。
当大华军和黄得功到达之后,张可望立刻着手部署守城任务。他将李定国派去镇守南门,直面大华军的进攻。而给出的理由则是张定国曾与大华军多次交锋,对于防守南门更为有利。此外,张可望还派遣其他将领分别守卫其他城门,而他本人则亲自率领中军坐镇庐州府。
张定国深知张可望的意图,他明白如果自己成功守住城池,那就证明张可望用人得当;反之,如果守不住,那只能归咎于自己的无能。
正当张定国陷入沉思时,对面的大华军在距离城墙千米处停下了步伐。他仔细观察着这些准备攻城的千余大华军步兵,发现他们似乎并未携带太多的攻城器械,这让张定国暗自松了一口气。看起来,大华军今天并不打算发动强攻。
然而,就在此时,大华军中突然有两名骑兵策马狂奔而出,直奔城头而来。
张定国对着身边的亲卫轻轻地摆了摆手,他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那名亲卫立刻心领神会地传达了命令下去:禁止向那些靠近的人开枪或射箭。
当两名大华军的骑兵到达城头时,他们不卑不亢地向上面拱手行礼,并大声呼喊着:“城头之上的可是定国将军吗?”
得到回应后,其中一名亲卫在张定国的示意下,对下面大声回答道:“正是我们家将军,请问你们找将军所为何事呢?”
下面的一名骑士迅速做出了回答:“我们受大华军参谋长宋献策和司令叶皓的命令,特意前来劝告定国将军打开城门,一同效忠于朝廷,共同抗击流寇。”
城头上的亲卫却以张定国的语气坚定地回应道:“如今的朝廷实在无道,我们才不得不举起义旗,只是希望能够为天下苍生太平。你回去转告宋献策和叶皓,本将军绝对不会开城投降!”
听到这番话,这名骑士并没有继续劝说,而是对着城头再次喊道:“定国将军,请您不要忘记与我们司令之间的约定哦!”说完这句话,他便毫不留恋地调转马头,快速离去。
看着这一幕,张定国只能无奈地苦笑了一下,因为对方这一招完全就是光明正大的阳谋啊!只因他确实与大华军有个约定。
得到了前去劝降骑士的回报,叶皓与宋献策相视而笑,这个结果早在预料之中。叶皓转头看向宋献策说道:“总参谋长,看来只能打一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