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主要的是,整个族里只剩三头耕牛了,他们几百人护上三头牛上路总没问题,沈玉华可没想着不带这三头宝贝的耕牛。要知道因为天气大旱,各家的大牲口都已经死的死卖的卖,只剩这三头青壮年的牛被族里人一起好生照看着,每天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上山打水来维持它们的生命,可就算这样他们也没想过卖掉这三头宝贝耕牛,不带走是绝对不可能的。
沈玉华这边汇报好了自己的任务,正想着等沈晚晚接下来的指示,那边族长就到了。族长的事情比沈玉华繁琐的多,沈晚晚也没想着他能这时候过来,毕竟大半夜的不能干活,但白天也才过去没多久,这会怕是理出个头绪都难,更别提完成任务了。
果然,族长只是来请示沈晚晚有什么新的交代没有,如果没有他就要继续让族人签字卖地了,等签字完成还要拿去衙门留档,最后拿着现银分给大家伙。至于不愿意迁徙的族人,现在已经没有了,因为大家都有从众心理,要离开的人越多,敢留下的人就越少,连最有威望的族长和学问最高的沈玉华都要带着全家和亲近的族人一起走,想来这场旱情不简单,要是真的持续的时间太长,留下就是死路一条。
其实比起沈玉华在年轻人中的威望,族长的威望在全族要更大些。因为在沈玉华没考到秀才之前,整个沈家族里最会读书也最有本事的人就是族长。要知道族长才是沈家族里第一个考科举的人,虽然最后只考到一个童生就没法再进一步了,但在族长之前,整个族里一直都没有一个人能考科举。
族长开了科举的先河,也才有了族里这么多的人去读书的机会。在族长没做族长之前,整个沈氏家族的子孙都在族长这里读书,虽然大部分人不过是识得些字,但全族读书的孩子没一个不敬佩和敬畏族长的。就连沈玉华能考到秀才,也是多亏了族长,要不是他坚持让沈玉华读书,沈玉华的父母,早就让已经识字还会算学的沈玉华,去县里给人当账房了。
所以族长一发话,这些被他教过的孩子们,在现在大多已经是一家之主的中年汉子们中,那是绝对的一呼百应、无有不从,这些当家的都做好打算要离开了,那自然要带上家里的老人老婆孩子,到最后剩的为数不多的族人也不用人劝,自然就从众心态跟上了,不跟上又能如何呢,全族都搬走了,就只剩为数不多的人,挨欺负不说,在这旱灾期间都不知道能不能活命。
所以族长的工作最主要的就是核算,土地核算尚算简单,都有地契在手,按照谈好的价格签字画押就是。麻烦的是宅舍的买卖,卖家是不会住这些宅子的,但是这些宅里留下也有作用,以后做工的人和管理庄子的人也是需要住处的,所以根据宅舍的新旧程度和大小来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