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甄国科要求对米格15战斗机边改进边生产的要求,林婉如倒是并没有什么反对意见。
反正只要这款飞机在接下来的试飞中不出现什么致命性的问题,基本上就不会对整体的架构进行太大的改动。
现在就提前开始制造米格15,既能提前磨合这款飞机的生产线,也能提前拥有一批飞机储备。最多也就是以后在试飞中发现什么问题,把这批飞机的相关部件替换掉而已。
至于这样会不会造成不小的浪费,有甄国科这个有钱但没胆子的家伙来买单,林婉如倒没什么好担心的。
关于米格15的生产技术资料被迅速地转交给了边区的军工部门,然后开始尝试着大规模的生产。
林婉如这边则是一边加紧了对这款飞机的试飞进度,一边开始调集人员攻关b29的仿制工作。
而就在边区开始集中精力生产自己的第一款喷气式战斗机的时候,独国的喷气式飞机已经在欧洲和北非的天空大放异彩。
得益于提前开始的全面总动员,以及获得了大量的石油和各种矿产的产能,从44年下半年开始,独国的me262战斗机、he162战斗机和Ar234喷气式轰炸机就先后开始大量服役。
虽然米国的飞机产能足够强大,每年的军用飞机产量已经超过了10万架,加上腐国、毛熊自己也有每年几万架的飞机产能,单纯从数量上来说完全可以碾压独国空军。
但独国的这几款喷气式飞机的性能优势实在是太过明显,居然生生地挡住了这三国空军的围攻,虽然自身的损失非常巨大,但却始终没有让欧洲大陆和北非地区的制空权落入到这三个国家手中。
米国和腐国寄希望于通过对独国本土的战略轰炸耗尽独国的战争潜力,来加快结束战争进程的想法,始终没有实现。
因为始终无法获得绝对的空中优势,腐国、米国和毛熊人就不得不在独国人擅长的地面战场与他们死拼。
在北非战场上,隆镁尔率领的独国和面条国联军,与蒙哥马利率领的腐国和米国联军鏖战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将自己擅长的装甲突击作战生生地打成了战壕对峙。
双方的损失都不小,但却都无力攻破对方的防线,只能无奈地继续不断增兵对峙下去,期望对方率先挺不下去而崩溃。
在毛熊国的战场上,独国军队通过大量消耗毛熊进攻兵力之后主动后撤到下一道防线的方式,让毛熊国虽然夺回了不少自己被占的领土,但实际上却是有苦难言。
和独国这两年在东线战场损失的150多万军队比起来,毛熊国的伤亡和被俘人数高达500多万,整整一代年轻人几乎都已经损失殆尽。
如果仗再这么打下去的话,用不到独国军队被赶出毛熊的领土,毛熊的成年人就要被消耗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