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黄裳在神武八年的时候参加春闱考试,可惜史论和策论并未过关,因此没有录取为新科进士。
就在杜黄裳进京赶考期间,他偶然认识到户部郎中韩滉,两人都是西京府京兆人。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韩滉跟杜黄裳两人一见如故,很快便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这两人在历史上都是大唐宰相。
“太冲贤兄,你估摸着明年春闱我能金榜题名吗?”
杜黄裳一脸期待询问道。
韩滉笑容满面抚须说道:“遵素贤弟,这些年来你的进步肉眼可见,我想你明年春闱应该可以金榜题名,只是不知道这次会试和殿试究竟会出什么题目。”
“当今陛下极为重视史论和策论,科举题目皆为史论和策论,以诗取士微乎其微,就连谏议大夫李季兰也不是以诗赋之才而录取,你千万不要再想着诗赋题目。”
杜黄裳认认真真听从韩滉的教导,他微微点头说道:“太冲贤兄所言甚是,愚弟在此受教啦。”
韩滉准备考考杜黄裳的策论水平,他故作姿态问道:“遵素贤弟,你可知陛下垂拱而治,为什么不用担心朝廷大臣结党营私?”
“那是因为陛下慧眼识珠知人善用,因此朝廷大臣才会秉公办事,那么自然不会出现结党营私的情况。”
杜黄裳模棱两可回答道。
听到这话,韩滉摇了摇头说道:“遵素贤弟,要是你这样回答策论,那你明年春闱肯定无法金榜题名,皇帝陛下和宰相们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