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救回她的儿子。
孙太后恨不得站起来,大声的咆哮。
但到底理智占了上风,忍住了。
所有的朝臣一静,还是石亨最先叹了口气道:“太后娘娘,不是臣等不愿救太上皇,而是大明无力出兵矣。若不是瓦剌败逃,大明也坚持不住了。”
孙太后哑然!
朱祁钰在这时开了口,“京师保住了,却不能掉以轻心,太上皇还在瓦剌手里,瓦剌迟早还会卷土重来。
眼下还有许多的问题要处理,国库空虚,一些地方还有灾情。有劳各位爱卿,大家辛苦一些,度过这次的难关。”
当下就有人建议提高税收。
此话一出,得到不少人的支持。
于谦反对,本就有灾情,再提高税收,激起民愤会造反的。
朱祁钰也不赞成。
这一年来,很多百姓都快活不下去了,再提高税收,百姓怎么活。
但也有人说提高商税还有关税。
依旧还有人反对。
孙太后不吭声,她倒要看看朱祁钰怎么解决。
看到朱祁钰陷入困境,心情也好了许多。
这事自然没有立马得到解决。
朱祁钰让朝臣回去好好休息,明日再议。
孙太后带着朱见深离去,朱祁钰也踏入后宫。
从坤宁宫 、到承乾宫,才来到了万安宫。
李嫦曦建议道:“可以让皇后娘娘带头捐赠,后妃出了,朝臣官员总要捐一点吧,看收上来的情况如何。
还可以让商贾捐,达到什么数额,送一块御赐牌匾慈善之家这类的。或者立功德碑,成立一个监督部门,把每个人捐款多少公布出去。”
“这个好”
朱祁钰拍手。
李嫦曦微笑,“这只是臣妾建议,具体如何操作,还是要看大臣们商议的结果。”
说到这里,李嫦曦又道:“皇上,这一年来,为国牺牲的将士很多,文官武将,还有百姓,都太多人牺牲了。
那些俘虏也是百姓啊,臣妾觉得朝廷好好好抚百姓的家人,奖赏一些有功人士。
再建个烈士园陵,立英烈冢,好生安葬牺牲的文官武将有功之士,只要是为国而战,为国牺牲的人,都应该追封为烈士,为他们立英烈纪念碑。
让国家和人民百姓知道他们的牺牲,也不会忘记他们的牺牲。”
这一刻,朱祁钰和朱见澹心里对李嫦曦肃然起敬。
朱祁钰在后宫转了一圈,并没有留宿,而是回了乾清宫。
晚上,朱见澹又开始夜探密道。
不同的是,这次带上了李嫦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