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足球小将,今川不息> 第171章 末法时代和弥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1章 末法时代和弥勒(1 / 2)

“净土真宗的祖师亲鸾,师承法然大师,法然大师所倡导的“善人正机说”曾在当时的佛教信众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法然大师以其对佛法的深刻领悟,提出“善人正机说”。在那个时代,此学说勉励着众多信徒,告知他们只要诚心皈信阿弥陀佛,并且积极行善,那么往生西方净土便成为可能。

法然大师那句“恶人尚且往生,何况善人”,犹如洪钟大吕,回荡在信徒心间。其内涵在于,连作恶之人都有机会获得救赎,往生净土,那么一心向善、不做恶事的善人自然更有希望得救。

阿弥陀佛以其无边的慈悲,连恶人都愿意拯救,善人在这佛恩的泽被之下,似乎离西方净土更近一步。而这种得救的途径,强调需要信众自身修行的“自力”与佛之愿力的“他力”相互结合,方能达成。

然而,亲鸾大师在关东地区长期传教的过程中,目睹了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百态,这促使他对法然大师的学说有了新的思考与感悟。当时,猎人、渔夫、屠夫以及下级武士等群体,由于其职业特性,不得不从事杀生之事。按照传统的因果论,他们在死后必将堕入三恶趣,面临无尽的苦难。

而那些不从事杀生职业的贫苦民众,生活亦是极度艰难。他们连基本的民生物资都难以保障,在这样的困境之下,又何谈有精力去进行修行佛道呢?为了维持生计,他们甚至常常在不经意间触犯戒律。

亲鸾大师深刻洞察到这些现实问题后,提出了与法然“善人正机说”截然相反的“恶人正机说”。他将法然的话语反转,称“善人尚且往生,况恶人耶?”亲鸾大师认为,若一般人能够凭借自身的力量行善、修行直至觉悟解脱,那阿弥陀佛的存在意义便会大打折扣。正因众生皆有弱点与罪恶,才更凸显出佛之慈悲的伟大。阿弥陀佛必然是为了拯救那些深陷罪恶泥沼的恶人,尤其是这些处于社会最底层、造作业障的群体,才更应成为阿弥陀佛首先伸出援手救援的对象。

亲鸾大师极力主张“绝对他力”,坚信只要对弥陀怀有坚定的信仰,无论何种之人,都必定能够得到解救。”

次日清晨,远江国,井伊谷,井伊家的菩提寺——龙潭寺的厅堂内,一个明显比贯会外交讹诈的北条幻庵、为老不尊的太原雪斋,更加符和今川义真脑海里高僧形象的老和尚,对着今川义真等人,把净土真宗的起源娓娓道来。

老和尚是井伊直平的堂侄、龙潭寺住持、远江国着名的曹洞宗高僧——南溪瑞云,厅堂之外的院落中,井伊直亲、井伊永他们的代代先祖,包括因今川龙王丸命令而死的井伊直满井伊直义两兄弟的供奉塔次第排列,今川义真是给井伊家先祖井伊共保、因他前身的命令而死的井伊直满、井伊直义兄弟上了香后,拜访的南溪瑞云,从他那里了解另一个佛门宗派净土真宗,也就是“一向宗”的情况。

【后世某乎里说义和团、法国大革命残忍的那帮子蠢货,见识还不如一个大几百年前的泥轰和尚!】饶是被太原雪斋打过预防针的今川义真,听了南溪瑞云对净土正宗起源时理念的解释,竟也觉得最初的“净土真宗”理念,还算不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