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是大周一年一度的重大节日,对大周人的生活影响重大。
而大周的庆祝活动远远不止张灯吃元宵,从唐代延续来的大型百戏同样作为庆祝元宵的活动。
百戏表演声势浩大,除了歌舞表演,还有一些杂技表演,上至皇室贵族,下到平民百姓,无不尽情享受这场盛大的节日所带来的欢乐。
大周文人众多,写诗作词的文人更不在少数,尤其是大周的皇帝,几乎个个都会作词,甚至有一些还是比较出名的大词人,帝王直接参与创作元宵词的也非常多,周徽宗就曾经创作过多首元宵词。
文人大量创作元宵词,与当时大周实行的国策和文人的心态脱不了干系。
大周虽然积贫积弱,内忧外患不断,但是统治者却认为外患不足以令人担忧。
作为经济繁荣的朝代,商业发达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包容性强,人们不觉得有任何忧虑。
恰恰相反,大周统治者认为自身国力强大,故而不思进取,尽情享乐。
这也给大周文人造成一种错觉,那就是自己生活在盛世,而元宵庆祝活动更是这种盛世的体现,所以才会大量创作元宵词。
大周原本是有宵禁的,与现在的一些地方宵禁一样,到了时间便禁止进行商业活动,不允许在街道上穿行,由金吾卫负责在街道上进行巡逻和戒备,防止行人在大街上徘徊。
到了周太宗时期,就渐渐放开了宵禁,毕竟对于大周朝来说放开了宵禁才能有更多的经济活动,收取更多的税收。
大周朝上元节节日有五天假期。
大周人观赏灯会出门前一般都是要化妆一番。
大周男人主要装扮以簪花为主,有些爱美的的男子有敷粉的习惯,以让面容显得更为白皙光洁,这种化妆方式在文人雅士以及贵族阶层中较为常见.
周朝男人比女人更爱美。
从耄耋老人到稚嫩孩童,皆钟情于花,且人人皆有簪花之举。
在周代,男子簪花实属平常之事,无论皇亲贵族还是市井小民,都曾有簪花扮美的经历。
大周皇帝更是别具一格,对有功之臣的赏赐并非金银财宝,而是亲自为其簪花。
皇帝所簪之花,臣子即便不喜,亦不敢推辞,因这朵花蕴含着非凡意义。
实则男子对花的喜爱可追溯至唐代,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诗句,便是他 46 岁进士及第时的有感而发。
唐朝新科进士于衢江杏园设探花宴,会选出最年轻俊美的两位进士,在长安城中寻觅最美的牡丹芍药,此二人被称为探花使,若未能寻得,则要受罚。